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市场正文

探寻|碳金融的创新机遇与业务蓝海

2016-05-31 11:16来源:银通智略关键词:碳金融碳交易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碳金融的行业前景及机遇分析

(一)国际环境:2016年是“绿能金融年”

当前,全球企业与投资机构将减碳项目列为投资与风险管理的最优先选项,2016年很可能成为“绿能金融年”。

高盛集团近期发布的报告认为,从2006年到2015年间,全球清洁能源市场的投资一直呈现稳定高增长的趋势。高盛预计,未来5年内,绿色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高盛集团表示,绿色金融不仅是造福人类的社会公益项目,更是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稳定投资回报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担任过德国财政部副部长、欧盟财委会主席、德国金管局监督委员会主席以及世界银行多个重要职位的德意志银行集团副董事长科赫˙韦瑟认为,有些企业已经有了“积极对抗气候变化能带来经济成长”的认知,如积极发展绿能的企业,其股票在2010年到2014年的表现比彭博全球最佳企业平均指数高出近10%。

德意志银行指出,全球范围内超过400家投资机构投入约24万亿美元用于寻求和扩大低碳和削碳投资。投资机构对绿能投资如此兴奋,主要是因为可再生能源价格降低的速度远超预期,2008年起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减少80%,太阳能与风能在全球许多地区已可与化石燃料竞争。

联合国环境署主导的投资组合脱碳联盟(PortfolioDecarbonizationCoalition)2015年底表示,已有6000亿美元投入削碳项目,是原来目标的6倍。

与此同时,碳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成本正在增加。加拿大著名财经媒体CorporateKnights调查发现,14家掌管资金共1万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一但将投资方向从碳排放较高的企业转移至至少20%营收来自环保或清洁能源的公司,将可减少高达220亿美元的投资损失。

在企业与投资机构快速向绿能看齐的时候,韦瑟认为政府可以透过政策与公共资金投资来加速绿能的发展。“这不仅是为对抗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也不光是道德问题,而是一门赚钱生意,越早行动的企业与机构,将越早有所斩获。”韦瑟坦言。韦瑟同时呼吁企业仍要有心理准备,未来将会面临更多压力,如揭露投资项目对气候风险的影响程度等。

(二)国内环境:绿色金融写入政府报告,碳交易市场步伐加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这是绿色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显然,绿色金融已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相关产业已蓄势待发,并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需求每年将达2万到4万亿元,而财政投入约在3000亿元,最多占总投资的15%,主要靠社会投资,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也是中央财政扶持引导的重点之一。

我国通过碳交易市场推动节能减排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11年11月,中央政府确定北京、上海、深圳等七省市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七地的碳市场均已开市。截至2015年3月31日,七地成交量共计2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13亿元。由此,中国碳市场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随着2016年全国建设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临近,各试点地区都在发力。

必须看到的是,绿色金融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巨大的市场体量和融资需求。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相关课题组研究成果显示,从2014年到2030年长周期按低方案、中方案和高方案,中国绿色融资需求分别达到40.3万亿元、70.1万亿元和123.4万亿元。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碳金融也从被动的社会责任要求上升到主动的可持续发展诉求,商业银行致力于碳金融不再是理想的冲动,而是基于对市场机会的主动把握,碳金融使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分享了低碳经济的“盛宴”。作为碳金融主要参与者的商业银行,除了绿色信贷,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拓展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碳金融理财、信托、信用卡、账户管理、财务顾问以及信用评估与保函等服务。

原标题:碳金融的创新机遇与业务蓝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金融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