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政策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推进方案”:培育壮大区域能源交易市场 推进开展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2020-04-03 13:37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微电网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信息一体化

积极推进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强化信息发展互动合作,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专业化服务,推进长三角信息共用共享。

(一)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84)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加入“合肥上云”服务联盟、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深入推进“万家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应用。聚焦汽车、电子信息、家电、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培育打造若干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云平台及技术测试验证系统。(85)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协同推进5G在工业企业的部署应用,参与构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体系,加大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等G60科创走廊重点共建产业试点和推广力度。(86)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协同建立长三角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成果发布机制,联合编制年度发展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支持合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服务机构面向长三角共建共享,参选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推荐目录。参加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实现龙头企业引领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二)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87)协同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5G在肥先试先用。支持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在肥开展商用,推动参与长三角区域5G规模组网建设。支持电信运营企业等开展5G智慧小镇、5G智慧园区等应用;支持相关企业开展5G智慧交通、5G移动远程医疗、5G云端机器人等应用。围绕5G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培育龙头领军企业,着力突破核心技术,打造5G产业发展新高地。(88)联合阿里云、华为云、宝信软件、万国数据等数据中心运营主体,提升云存储能力、云计算能力,加快先进、高效、绿色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云化布局,探索建立省际直连链路,推动存算资源同城化,推动区域数据中心存储容量实现Z级突破。率先开展CPU、GPU等应用计算中心布局规划研究,推动建立长三角计算加速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争取举办长三角数据智能创新论坛、长三角公共数据开放比赛,推动建设长三角大数据共性技术赋能平台,支持城市智慧应用管理的区域联合联动。(89)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推进建立一体化的长三角卫星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实现一地注册,全域服务,提高导航定位服务效率。

(三)共建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依托正在申报的量子信息国家试验室,结合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一期工程,建设覆盖华东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广域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90)统筹长三角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布局,编制《长三角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布局规划》,联合论证网络系统架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91)完成主干网络建设,实现与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的无缝衔接。(92)开展量子通信应用试点,围绕保障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政务、电力等网络信息的安全传输,组织开展基于环网的安全保密通信服务,编制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政务等领域的跨域应用试点方案,协同开展面向运营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验证、标准和检测手段的共建共享。

(四)支持推广重点领域智慧应用。(93)鼓励重点企业组建物联网运营主体,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脑”集群。(94)支持电信运营商与长三角区域联动建设物联网络基础设施,拓展网络互连、大数据平台、安全保障等关键共性技术及公共需求服务,形成辐射服务长三角的子平台网络。(95)加快推动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快建设市级平台,促进部门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96)参与建设跨地区卫生应急准备和协作联防联控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无证行医、高危献血人群等相关医疗卫生数据,实现长三角区域的数据实时共享、互通交换。推动卫生领域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协同监管,探索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新模式。(97)深化重要客货运输领域协调监管、信息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合作。积极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争取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交通一卡通。

七、商务一体化

发挥合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优势,依托高水平开放平台,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长三角对接“一带一路”、联通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的开放门户,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98)对标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青吴嘉示范区建设经验,加强试点经验、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促进区域间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99)支持合肥综合保税区积极争取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积极申创1-2个省级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100)深度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常态化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鼓励采购商入驻“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促进采购成交和经贸合作。积极参加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长三角品牌博览会,加强投资促进和贸易合作,持续放大展会影响力。(101)着力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合肥国际文博会等重大展会的整体效果和影响力。(102)积极对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推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承接国际货运业务,申建肉类进境指定口岸,谋划开通新的航空货运航线,提升航线综合运营水平,拓展航空港口岸功能。(103)加快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与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合力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构建跨境电商枢纽。(104)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推动建设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重点推进网易考拉合肥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合肥综保区跨境电商平台、顺丰智能分拣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105)积极吸引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肥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扩大辐射带动效应。(106)加快推进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侨梦苑”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布局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等项目,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二)加强对外开放合作。(107)扩大开放领域,降低准入标准,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重点在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金融等行业谋划和储备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08)积极加入长三角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实现与长三角地区对外投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强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接,推动企业联合“走出去”。(109)深化长三角地区口岸合作,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交流合作,促进通关数据交换、口岸物流信息对接、企业信用信息互认、监管执法信息共享。(110)加强与“义新欧”、“苏满欧”等长三角区域中欧班列合作交流,优化班列线路布局,共同拓展回程资源,提升合肥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和效益。(111)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加强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

(三)构建一体化区域市场。(112)依托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重点在快消品、农产品、药品等适用领域推广标准托盘,推动商超、电商普及全链条带托运输。(113)配合完善长三角农产品产销联盟,深入实施《长三角地区农产品流通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引导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冷链物流。(114)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长三角老字号博览会、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海)和集中展示展销活动,支持老字号集聚街区建设,支持长三角老字号企业进驻合肥。

专栏13 开放平台建设工程

加快合肥国际陆港项目建设,加密中欧班列,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合肥派河港、合肥港建设,推进水运港多式联运,促进吞吐量稳定增长。加强航空货运航线建设,建设“国际冷鲜港”,积极申建肉类进境指定口岸,提升航线综合运营水平,拓展航空港口岸功能。加快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构建跨境电商枢纽。重点推进网易考拉合肥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唯品国际跨境电商空港基地、雅娜购跨境电商展示及保税备货中心、合肥综保区跨境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动合肥经开综保区尽快完成封关验收,促进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建设对外劳务合作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八、金融一体化

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深度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对接长三角优质金融资源,支持金融机构服务长三角区域发展,打造长三角金融集聚生态圈。

(一)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115)重点发展金融研发、数据、电子银行等业务,推动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包河、蜀山、庐阳、高新等金融功能区,建设长三角金融创新示范区。(116)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优势,强化金融科技服务支撑。依托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等优质高校资源,构建长三角高端金融人才培育基地以及金融学术交流平台。(117)强化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长三角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基金设立,支持依法合规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长三角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债券、绿色债券等产品,鼓励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118)支持徽商银行、合肥科农行参与长三角城商行合作,提升长三角城商行之间的资金清算效率。

(二)对接长三角优质金融资源。(119)依托光谷金融港、云谷金融城、滨湖金融小镇、合肥金融广场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120)充分发挥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作用,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咨询平台,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组织上交所科创板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巡回服务,构建“双创”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上市、挂牌服务机制。做好合肥科创板试点申报企业配套服务保障,建立后备企业资源库。(121)通过资本要素对接会等方式,对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合肥优质产业和项目发展。(122)跟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落地,支持合肥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专栏14 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转型升级工程

金融机构。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农村信用联社总社、徽商银行总行、国元信托总部、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国元保险总部、中信银行安徽省分行、新华人寿保险安徽分公司、建信人寿安徽分公司等。

金融后台基地。徽商银行后台基地、前海人寿全国后台总部、新华人寿保险合肥后援中心、中信银行合肥金融服务中心、平安普惠金融华东审核中心等。

金融企业平台。金融办公服务区一期、金融办公服务区二期(人保财险)、金融办公服务区三期-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合肥金融广场、光谷合肥金融港、复星云谷金融城、滨投云谷金融城、滨湖金融小镇等。

金融外包。华拓数码合肥交付基地、软通动力合肥基地、安徽佰泰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深圳通联金融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等。

(三)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123)加强与长三角城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合作,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协作机制,互通共享金融风险信息,共商应对措施。(124)推动案件联办和维稳联合,建立跨区域重大金融案件协调处置机制和联合维稳机制,有效防范应对区域金融风险。

九、营商环境一体化

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对标长三角先发城市,聚焦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窗口建设、机制建设,为长三角市场主体准入提供同质化、便利化服务。

(一)优化市场准入环境。(125)实行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126)共同探索创立线上政务服务网开设“一网通办”申报栏目、线下各地设立“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的工作协同方式,确立“一网受理、九城通办”工作机制,主动接入长三角区域通办网上统一办事入口,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登记、一站服务”。(127)深入推进“证照分离”等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将改革试点地区的行政许可事项,通过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以及强化准入管理等改革措施,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和提高许可证办理效率。(128)建立并完善合肥市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信息。

(二)优化市场监管环境。(129)强化区域市场监管联动,依托长三角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持续开展“云剑联盟”专项行动,对侵权假冒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130)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围绕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税收等重点领域,配套出台行业信用分级分类制度,建立以信用承诺、公示为特点,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131)推进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协同完善长三角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专利、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压缩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显著提高商标、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违法成本。筹建合肥商标数据库,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商标培育和监管服务。(132)同步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育一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职能消费、时尚消费等基地。(133)协同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推进区域重点电商平台建设,联合创建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共同建设区域诚信电商评估指标体系。

(三)优化食品安全环境。(134)推动建立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成立长三角食品、食用农产品等重要产品追溯联盟、行业协会,制订互认的编码规则、数据共享等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标准,形成上下游企业追溯信息共享。(135)完善合肥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对肉类蔬菜流通领域进行有效监管。对接推进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间猪肉信息追溯系统兼容与交互。加强网络食品经营联合整治,全面清查区域内网络食品经营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含分支机构),2019年建成数据库。(136)加强网络食品交易日常监管,建立网络食品经营的异地仓储协查、从业人员失信“黑名单”等工作机制,开展肉类、乳制品、粮油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137)配合建立农产品产地证明互认机制,深化区域内食品安全隐患预警通报和重大事故应急合作。健全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联打联防机制,将区域协作成效纳入食品安全考核。

(四)优化质量供给环境。(138)聚焦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环保等领域,对接长三角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重大标准化项目合作,推进区域标准化试点。加强标准比对和研究,推进城市间标准互认和采信,推动检测认证结果及其标准互认,实现区域内重点标准目录、具体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监督三协同,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区域协同标准体系。(139)探索并参与建立区域质量发展一体化战略合作机制,参与建立计量区域发展合作机制,推动量传溯源体系建设、计量科技协同创新,构筑计量监管联动协作平台,提高计量监管效率和计量服务水平。

(五)加快推进“信用合肥”建设。(140)持续推进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拓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范围。依托合肥市及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基本信息、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信息、红黑名单信息的共享交换。参与建设信用长三角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信用信息的按需共享、深度加工、动态更新和广泛应用。(141)强化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旅游等领域,落实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推进落实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互动、奖惩措施路径互通。(142)支持信用服务产业发展,推广“信易贷”、“道德信贷”、“金农信易贷”等守信激励产品。加大政府专项资金对信用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长三角知名信用服务企业。

十、城乡融合一体化

全面对标长三角发达地区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化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对标长三角先发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城乡互通等基础设施。(143)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体系,重点解决自然村通硬化路,补齐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环路”。鼓励长三角优势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行管护。(144)全面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145)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二)推动乡村发展提品提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现代乡村治理能力。(146)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147)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乡村文创产品推广行动,培育形成特色传统工艺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开展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48)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体系,倡导新时代村规民约。

(三)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149)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扶持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肥东、巢湖、长丰、经开等一批加工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50)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发体现合肥特征的大宗农副产品,持续供应长三角市场,提高合肥农产品知名度和认可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微电网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综合能源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