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配电】现代配电网健康指数理论最新研究进展

2016-01-05 16:08来源:供用电杂志作者:周莉梅 马钊关键词:配电网电力系统电网公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已有研究来看,文献[12]分析了电力系统规划和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电网资产老化评估模型;文献[13-15]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管理方式的对策,但对指导实际工作意义不明显。文献[16-17]提出信息化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讨论了资产数据库设计、资产分类与编码设计的信息建模;文献[18-20]根据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就电网资产管理方法及如何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开展了一定的探讨;其中借鉴了在生物系统中较为全面的应用[21]。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针对输电网,而配电网不需要考虑暂态,其拓扑结构和安全供电能力的检验也不同,在网络级对配电网进行健康指数的研究目前几乎是空白。由于复杂配电网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从配电网健康诊断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和发现复杂配电网的“病灶”,对监测评估复杂配电网健康程度并及时预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3.2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正在积极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定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在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的同时,提高电网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以期实现电网资产精益化、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目前在输电网领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配电领域,虽经过近年来城网改造、新型城镇化配网和农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因为配电网基础薄弱,加之迅速发展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和不断增长的负荷,如电动汽车、热泵等直接接入配电网,导致配电网结构复杂,传统的技术与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配电网结构、标准化建设、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与输电网相比,配电设备量大面广、品种繁杂、制造门槛低且制造厂家众多,存在基础数据积累不足,信息化程度与精益化管理程度不高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配电网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应用与资产管理方面,还是在人员技术素质方面都相对落后,主要瓶颈表现在:

1)配电网历史数据不完整、数据积累和挖掘不足,信息化手段难以全面支撑科学化决策。配电资产的设备台账、运行维护、预试、在线监测、管理数据等信息不全、历史不长,因此缺乏底层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资产管理系统多为分散开发,与业务结合不够紧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流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不足,难以全面有效支撑电网公司资产的科学决策。

2)健康状况评价方面,仅限于设备,对网络健康状况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由于配电设备量大面广、个体造价相对较低,输电网采用的设备监测评价、状态检修标准和决策方法不适用于配电网;目前配电网的设备评价和状态检修标准缺乏理论指导,评价标准与缺陷不统一,扣分量无法一一对应,未考虑历史数据,不能发现隐藏的缺陷,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应实际情况,评价与检修不能紧密结合。

3)关键业务节点缺乏科学量化的决策方法。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工程方案设计、检修策略优化、技术改造方案优选、设备退役等关键环节,缺乏综合考虑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缺少覆盖资产寿命全过程的定量决策方法,不能为配电网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原标题:【特别策划】现代配电网健康指数理论最新研究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电网公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