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报告 |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0)(中)

2020-12-29 08:36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交易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20年是我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第一年。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807号),我国将对各省级行政区域承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和正式考核。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各省级行政区域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通知》,明确了各省(区、市)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责任权重、非水电责任权重的最低值和激励值,西藏以可再生能源为主,807号文明确不予考核。全国有10个省(区、市)的最低可再生能源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超过30%,9个省(区、市)最低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超过15%。7月起,多地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实施方案,要求各类市场主体完成相应可再生能源及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实质性推进配额制落地实施。

为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从“构建以消纳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着力推动清洁能源消纳模式创新”“构建清洁能源消纳闭环监管体系”五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基本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01

8.完善补贴方式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

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国家不再发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目录,而由电网企业确定并定期公布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此前已公布的1~7批目录内项目直接列入电网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贴清单。2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财政部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向电网企业和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补助资金。2020年11月,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紧审核存量项目,分批纳入补贴清单。文件中明确2006年及以后年度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手续并且完成全容量并网的所有项目均可申报进入补贴清单。

01

9.海上风电建设加速推进

我国海上风电步入开发建设新阶段。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地海上风电进入开工建设高峰期。截至2020年上半年,海上风电在建项目30余个,共计容量约1300万千瓦。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规模750万千瓦。

海上风电提速

广东:2020年广东省重点建设19个海上风电项目。2019~2020年海上风电项目预计投资1565.19亿元、项目数19项(续建项目16项、新建项目3项)。按照《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广东省规划海上风电场址23个,总装机容量6685万千瓦。

福建:2020年福建省重点建设18个海上风电项目,在建重点项目包含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等14个海上风电项目,预备重点项目包含4个海上风电项目。

江苏:2020年江苏如东实施13个海上风电项目,投资超过300亿。截至6月底,全江苏省风电并网容量1110万千瓦,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其中,海上风电装机464万千瓦,占全国的70%,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山东:根据《山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9-2035)》(修编版),山东省规划三大海上风电基地,分别是渤中基地890万千瓦(其中近东营市周边规划海上风电700万千瓦)、半岛北基地30万千瓦、半岛南基地680万千瓦,共计41个风电场。

01

10.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进

12月20日,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标志我国目前最大抽水蓄能电站6台机组全部并网。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超过目前安徽省已有、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总和。

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增长,电网对储能的需求增加。尽管有新的储能技术出现,抽水蓄能仍是当前最经济可行的储能解决方案。2020年,电网企业积极推进抽水蓄能建设,河北、山西、辽宁、浙江、山东、河北、福建、广东已有若干开工或审批等进展信息。

01

11.白鹤滩水电站获关键进展

白鹤滩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预计2021年7月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22年7月全部机组将实现投产发电。

2020年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获得关键进展。9月9日,继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吊装仅22天之后,白鹤滩水电站2号机组转轮吊装完成,这是白鹤滩水电站完成吊装的第三台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轮,标志着全球首座百万千瓦水电站又一机组进入全面总装阶段。11月26日,白鹤滩水电站大坝首批坝段浇筑到顶,标志着中国300米级混凝土双曲特高拱坝建造技术实现世界引领。12月19日,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工程顺利完工。这是白鹤滩水电站首个完工的主体工程,为2021年7月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和工程整体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也在加速建设当中。12月10日,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终于落地。

01

12.重型燃气轮机国产化成果显现

近年来,我国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投入了千亿资金,华能南通电厂燃气轮机发电项目等24个项目列入第一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依托该批次示范项目,我国燃气轮机产业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实现国产化,未来两年将陆续收获成果。

国内首台自主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满负荷运行

11月27日,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整机在四川德阳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match国产化迈出关键一步。这是电站长期运行前的最后一项性能试验,也代表着通过11年攻坚,我国“啃”下了发电装备领域最后一块“硬骨头”。F级重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达1300摄氏度以上,能保证高温部件在金属熔点以上安全稳定地工作数万个小时。此次设备100%自主化后,整机制造成本可大幅降低,运行与维护价格可节省近一半,检修周期也可缩短50%以上。

01

13.多地下调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浙江试点平价上网

2020年以来,考虑国际天然气价格下降,浙江、广东、天津等地陆续调降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浙江省发改委还组织开展天然气发电机组平价上网改革试点工作,试点电价按照统调燃煤机组上网基准电价0.4153元/千瓦时执行。

01

14.“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实现并网

2020年,“华龙一号”新核准四台机组、实现全球首堆并网、在海外通过欧洲认证,建设应用进入新阶段。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通过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各两台“华龙一号”120万千瓦机组建设,列入国家规划。此前,国内6台、国外2台“华龙一号”机组正在顺利建设中。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

同时,“华龙一号”走出去也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华龙一号”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符合性评估,获得EUR认证证书。认证结果表明“华龙一号”的设计满足欧洲最新核电要求。“华龙一号”EUR认证于2017年8月全面启动,EUR组织11家成员单位参与。认证经过了申请、准备、详细评估和定稿四个阶段,在认证过程中,审评方基于中广核提交的大量审评文件,完成了5000多项符合性分析,“华龙一号”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得到认可。

01

15.运行核电机组安全状态良好

《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安全发展核电。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安全水平始终保持国际前列。3月,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全球核电机组2019年综合指数排名,全球411台运行机组参评、65台满分,我国45台机组参评、23台满分,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核安全信息公开办法》,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核安全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核安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明确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对1995年6月颁布的《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1)的修订,主要对定期报告、重要活动报告、建造阶段事件报告、运行阶段事件报告、核事故应急报告等报告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我国现有48台运行核电机组、14台在建核电机组,有18座核燃料循环设施,在用放射源约15万枚,射线装置近20万台(套)。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安全状态良好,在建机组质量受控,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运行,核与辐射安全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01

16.核能供暖商用进一步推广,创新开展水热同传

国家电投海阳核电于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核能商用供热项目,2019~2020年首个供暖季为周边73个小区持续供热136天,节约原煤15579吨,居民普遍反馈供热效果良好。该项目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

2020年11月,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暖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仪式在山东省海阳市举行。该项目二期工程将于2021年建成,使供暖面积由一期的70万平方米增至450万平方米,实现海阳城区供暖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海阳核电站投用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海阳核电水热同传创新示范项目对海水淡化水进行深度处理直至达到饮用水标准,同时,利用核电机组加热至85摄氏度,为海阳核电站生活区近2千人同时供热供水。水热同传比传统分传技术节省投资约50%,节省运维成本约20%,为同步解决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01

17.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建成放电

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需要超高温、超高密度等条件,多采用先进托卡马克装置,通过超强磁场将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约束在真空室内,达到反应条件。目前全球正在共同探索其实现方法,建造模拟实验平台。HL-2M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法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持续多年在成都进行联合研究,并设立“中法联合实验周”,推动了全球相关科研进展。

三、问题与趋势

01

1.煤电发展需“十四五”规划明确定位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严控煤电新增规模成为行业共识。但在电力安全保供、系统调峰等需求下,煤电作为电力供应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具有基础保障、为新能源消纳提供调节能力等作用,“十四五”煤电何去何从,业界争议仍然较大。

有研究认为,西北新能源基地需要配套煤电,特高压受端或局部地区需要一定支撑电源,全国煤电还要有2~4亿千瓦增量;而为了尽早实现碳达峰,很多研究认为应停止审批新的煤电项目,甚至有研究指出,当前每新增1亿千瓦煤电机组,将增加超过3000亿元资产损失,2030年前将累计减少清洁能源装机约3亿千瓦;也有观点认为,煤电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不能仅用一个行业的碳达峰时间来评判其影响,如从全社会角度考虑,散煤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和碳减排重中之重。

实践层面,据有关统计,上半年新核准煤电机组超过2000万千瓦;地方政府宣布的重点煤电项目约1亿千瓦,其中新开工项目约4800万千瓦。目前看,2020年煤电装机将接近11亿千瓦,而“十四五”煤电发展的新增规模有较大不确定性,考虑已核准项目建成规模,约有1~2亿千瓦增量,待“十四五”规划公布后将明朗化。但无论煤电新增规模如何确定,作为首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煤电碳减排压力将会持续增加。未来煤电企业要巩固传统污染物控制成果并提升水平,持续降低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水平,并降低技术成本。

01

2.多维度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总体消纳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但随着成本不断下降,风电、光伏发电逐步实现平价上网,新能源装机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因此,新能源消纳压力将持续存在,需要电源、电网、用户,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巩固目前新能源消纳良好态势,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形成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统筹用好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和绿证交易机制等,并结合实际需要培育新的市场,加速形成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同时,加强监测监管,严格考核相关责任主体的新能源消纳责任,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智能化的电力调度交易和运行的机制,推动柔性直流输电,局域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等技术应用,加快跨省、跨区电力通道建设,发挥大电网综合平衡能力。大力推动传统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调峰气电等灵活电源建设,推进储能规模化示范,切实提高系统灵活性。着力释放需求响应潜力,提高用户侧的智能化水平和高载能负荷灵活性,促进源荷双向的智能互动。

01

3.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从2021年起,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将相继退出,2021年光伏行业也将不再有新增补贴项目。市场与政策共同向平价上网驱动,行业项目建设增速。目前风电进入平价前的冲刺期,海上风电抢装行情已经启动,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同比增幅明显。多家风机设备厂商的产品供不应求,风机吊装设备租金也开始出现大涨。大量风电投资企业正不断扩大产能加紧冲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约11吉瓦。广东、福建、浙江已将总规模达14吉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为规范风电建设秩序,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风电开发建设情况专项监管的通知》,重点对十省市的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电网企业、风电企业落实国家规划(年度建设方案)、产业政策、项目核准、电网接入、建设标准等情况开展监管。内蒙古、河北、湖南、陕西也就风光建设规模、生态问题等提出规范措施。下一步新能源项目建设还需进一步规范有序推进。

01

4.天然气发电亟待提升经济性

天然气发电清洁环保,并具有快速爬坡、灵活调峰优势,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低于煤电,但长期以来由于气源保障和经济性两大问题难以快速发展。为了推动电力转型、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到2035年前,天然气发电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国内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气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占比约5%~6%,发电量占比6.4%;203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占比5%。

同时,即使当前天然气供应总体宽松,天然气价格降低,天然气发电成本下降,但其经济性在电力市场竞争中仍不占优势,有待通过市场、燃气发电装备国产化等多种途径提升其经济性。

01

5. 严守核电发展安全底线,重视保护优良核电厂址资源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将继续坚持安全发展核电。考虑到核电在稳定供电、清洁低碳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在碳中和目标下,其在电力体系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核电中长期核准建设节奏和布局要以稳妥为重,使核电运行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综合考虑核电产业链健康发展等需要,未来核电新增规模将保持平稳,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达7000万千瓦。从中远期看,厂址资源特别是沿海地区优良厂址资源稀缺。目前部分地方规划的核电发展目标,实际上已缺少充分的厂址资源支撑。未来行业将更加重视保护优良核电厂址资源。

01

6.加快提升三代核电经济性,开展核能综合利用

由于技术成本高,我国三代核电建设成本随之增加,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经济压力。同时,随着我国电力市场不断完善,各类电源参与市场竞争或成趋势,核电具有稳定供应的优势,但其调峰能力有限,不宜进行深度调峰。如何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提升自身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将是核电企业未来的一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目前已在供暖、医疗等多方面有所突破。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核技术逐步摆脱发电单一利用走向多元化利用、收获应用成果的重要探索阶段,需进一步推动核能综合利用途径、市场规模拓展和社会认同提升。

第五篇 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提升

一、电网建设情况

电网规模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28976千米,同比增加1813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9160万千伏安,同比减少103万千伏安。据中电联数据,“十三五”期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不断增长,由2016年的645609千米、345970万千伏安,增长到2019年的754785千米、426392万千伏安,但增速从2019年起有所放缓。

注:*系截至2020年11月数据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电联图

5-1 “十三五”期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情况

注:*系截至2020年11月数据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电联图

5-2 “十三五”期间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增长情况

原标题:报告 |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0)(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交易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