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交易政策正文

北京“十三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求创新交易模式

2016-09-28 09:24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电力直接交易电力体制改革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章 推动新能源融入城市能源体系

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强化重点区域示范应用,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体系的融合发展,带动能源利用方式智能高效转型,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一、加快新能源融入电网热网

(一)推进绿色电力融入城市电网。提升城市电网和电源智能化水平。探索本地电厂灵活调峰调度机制、运营补偿机制,实现常规能源电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源与电网信息的高效互通,引导电源主动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及调度运行控制技术,平衡负荷波动性,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逐步建立适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城市电网系统。

提高局域电网绿色电力消纳能力。加强局域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建立配电网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和实时运行监测等功能,强化局域电网接纳绿色电力能力。

(二)引导热泵与城市热网融合发展。

利用热泵提升城市热网供热能效。结合现有城市热源及供热管网升级,鼓励发展余热热泵系统改造,回收余热资源,降低供热能耗,提高现有热源供热效率。

促进热泵与用户侧融合互补。通过经济手段引导,鼓励用户侧新建地热、土壤源热泵或再生水热泵系统,与原有城市热网、区域锅炉房相互补充,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规模,实现供热多能融合发展。

二、探索“互联网+新能源”创新发展

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种能源智能融合发展,探索发展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未来城市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智能信息系统。整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线监测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节能在线监测系统等平台资源,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云平台,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站和消费端智能化水平,加强能源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信息对接,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优先配置。

利用储能技术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在商业楼宇、住宅公寓、公共机构、产业园区等领域,鼓励发展用户侧冰蓄冷、水蓄热蓄冷、相变储能等成熟储能技术应用,鼓励热泵、分布式光伏等与储能系统融合发展。推动建设电、冷、热、气等多种能源形态灵活转化、高效存储、智能协同的智慧储能系统。

发展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建设基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网、充电桩等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云平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与绿色电力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充电站建设,结合车电分离、电池配送、新能源汽车智能导引的运营新模式,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充放电业务。

三、打造新能源高端应用示范区

以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冬奥会、世园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综合运用多能互补模式和智慧能源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一)创建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按照“可再生能源优先、常规能源系统保障”的原则,在行政办公区重点打造以深层地热、浅层地温能为主,常规能源供热为保障的绿色低碳供热系统,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运用楼宇管理与能源运行信息智慧调节技术,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运行。到2020年,行政办公区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城市副中心整体区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

(二)加快建设延庆绿色低碳冬奥会赛区。

冬奥会场馆。按照绿色低碳奥运的理念,大力发展地热、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延庆区新建冬奥会场馆推广地热及热泵系统供暖、分布式光伏发电,基本实现赛区电力消费全部使用绿色电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冬奥会。

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区。持续提升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区建设水平,扩大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装机规模,实施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示范工程,加快八达岭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结合世园会场馆建设,推广地热及热泵系统应用。到2020年,构建起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提高到40%左右。

专栏4: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区

2011年,延庆区获得国家能源局、农业部、财政部联合授牌,成为本市唯一的“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区”。“十二五”时期,延庆以高水平建设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区为契机,以绿色北京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截至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

(三)建设新机场国际可再生能源交往展示区。

加强地热、热泵、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的应用,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的理念,科学规划临空经济区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绿色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到2020年,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15%以上。

(四)加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昌平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建设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大学城等三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综合应用区。深入推进顺义、海淀、亦庄等国家光伏应用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实施分布式光伏系统项目,提升分布式光伏应用水平。到2020年,昌平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超过15%,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新增发电装机超过40万千瓦。

专栏5:昌平新能源示范城市

2014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81个城市和8个产业园区被列入第一批创建名单,昌平区成为本市首个新能源示范城市。

截至2014年末,昌平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达到25万吨标准煤(含抽水蓄能电站),约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6%。

(五)推动实施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按照能源互联网的先进理念,重点发展延庆、海淀北部、亦庄等3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在区域内全面推广分布式光伏、热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建设分布式风电,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和现代化能源信息网络,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智能调配能力,全面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融合发展。探索新能源微电网技术、管理和运行模式,培育区域能源综合供应商,实现区域能源供应绿色智能高效转型。

专栏6: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延庆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区。重点在延庆“两区两镇”(八达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达岭景区、八达岭镇、康庄镇)建设光伏、光热、风电、热泵等多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基于能源大数据的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构建“7+1”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群(7个主网1个环网),搭建多能互补、各网自主控制、网间优化协调的能源物理网络。实现区域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50%以上,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5%,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

海淀北部新能源微电网。重点在海淀区北部新区翠湖片区和永丰片区,探索城市能源管理运行新模式,实现信息网、电网、热网、冷网的多网融合,打造光伏发电、热泵、冷热电三联供、储能等多能源协同智慧能源系统,满足区域内商业、园区企业、居民等多类用户的热电冷需求,建成以多能融合、多业态服务为特色的新能源微网系统。

亦庄新能源微电网。依托金风科技园能源互联网系统,构建以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分布式能源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为数据源的能源一体化架构。

结合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建设区域能效管理系统、大数据中心和售电服务平台,形成移动互联的园区能源生态系统,构建“互联网生活+互联网能源”的新模式。

四、试点建设新能源示范村镇

按照“因地制宜、政策引导、集中示范、全面推进”的原则,加强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和新技术在村镇地区的综合利用。

建设新能源示范村。发展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暖技术应用。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在农村住宅、文化活动场所、农业设施等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鼓励既有沼气工程升级。到2020年,按照“采暖清洁化、电力绿色化、热水光热化”的理念,建成新能源示范村50个。

建设新能源示范镇。以“集中+分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热泵系统、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公共建筑、工商业企业、居民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利用热泵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替代燃煤锅炉。到2020年,建成新能源示范镇20个,示范镇中心区内热泵系统、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直接交易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