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霍沫霖:电力需求响应经验有哪些

2015-08-24 10:14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霍沫霖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管理电能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及其移动客户端(APP)为需求响应提供了实时在线监测、执行响应、沟通交互的平台,显著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信息交流速度,是组织大量用户完成需求响应的必备信息化基础。

第六,非工业用户空调负荷的需求响应潜力大,建议利用柔性调控实现精细化管理。非工业用户与终端用户关系紧密,

为了保证场所适宜人群活动,空调制冷的需求较大。通常非工业用户日负荷率较低,用电高峰时段空调负荷占其总负荷比重较大,而且随着温度越高,空调负荷与温度的正相关性越显著,因此非工空调负荷的需求响应潜力较大。

试点面临的挑战

需求响应在探索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当前基线负荷确定办法的优点是让初次参加响应的企业容易理解和自验证,缺点是计算结果可能与企业真实用电需求有偏差。

第二,缺乏补贴制定的市场化机制,补贴标准的给定难以做到资源优化配置。

北京市按照响应时间(24小时、4小时、30分钟)签订合同,奖励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80、100、120元/千瓦;江苏对临时需求响应补贴标准是100元/千瓦;佛山市对临时降低负荷的补贴标准是130元/千瓦。如果补贴标准偏高,既产生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同时又吸引了过多的用户申请参与,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果补贴标准偏低,用户申请则达不到所需要的规模。建议当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用户参与意识提升、负荷集成商运营能力提高、市场化激励机制完善后,通过一定的需求侧竞价来确定补贴标准。

第三,需求响应项目应该是在社会成本效益更佳的情况下的选择,是否实施需求响应项目需要经过科学的社会成本效益评估。

相关阅读: 【解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价值与机遇

原标题:霍沫霖:电力需求响应经验有哪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能源管理查看更多>电能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