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建设“风光大基地+煤电支撑+特高压送出”的新能源消纳体系 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会议释放的投资机会分析

2022-01-26 09:03来源:奇点能源作者:王康关键词:新能源消纳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能源电力方面主要内容包括:

(来源:微信公众号“奇点能源”作者:王康)

1.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2.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3.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上述提法释放了重要调整信号,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发展合理路径:以风光电大基地、支撑性煤电、特高压输电三位一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电力系统客观规律、体现能源安全与低碳的协同,对于电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增容减量”发展煤电成必然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0月以来,先后有湖南永州电厂1号、2号,四川天明电厂2号,国能(连江)港电有限公司1号,国电电力上海庙公司1号等5台百万千瓦等级煤电机组投产。按照当前形势,这串名单似乎会以更快的速度加长。2021年能源电力短缺后,煤电重回发展视野,既是电力保供的需求,也是新能源发展的需要。

我国以往新能源的发展模式,是不断消耗电力系统的既有安全裕度以提升新能源占比,很大程度借助了既有煤电的调节能力。我国已进入大比例新能源时代,没有煤电的继续发展,新能源需要自证其能,即新能源需要自身配备更多的储能设备来解决功率波动问题,需要加装更多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来解决电压调节问题,而对于转动惯量、宽频震荡等复杂机理问题,单靠电力电子设备无法根本解决,最终新能源将止步于高昂的系统成本或自身的机理缺陷。

特别当下中东部新能源资源日益稀少,开发大基地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最重要方向,就近建设支撑性煤电尤为重要,不但为新能源提供有功调节、惯量支持,同时提供电压支撑,提升外送通道稳定性。以国电电力上海庙电厂为例,就是为鄂尔多斯新能源基地配套,以提升新能源基地的灵活性和稳定支撑能力,实现±800千伏上海庙―山东临沂特高压线路的可靠送电。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煤电发展将走“增容减量”的路线。根据国网能源院预测,2030年前我国煤电装机仍有一定增长空间,装机峰值约12.5亿-13亿千瓦,但发电量得到控制,电量先于装机达峰。根据中电联数据,2021年11月,我国煤电装机约11亿千瓦,即煤电机组仍可能有1.5-2亿千瓦的增长空间,较大幅度增加新能源的消纳空间。

随着针对煤电辅助服务价值、容量价值的补偿机制的健全,煤电保持装机增长,但把电量留给清洁能源,逐步从电力电量供应主体过渡到调节型电源,这是当前唯一符合国情的解决方案,将为新能源继续发展提供杠杆和减负的作用。

二、跨区特高压直流建设将提速

为解决新能源大基地送出问题,加大跨区外送能力建设成必然。2021年11月份,发改委、能源局《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1〕445号)中提出:加强电网和电源规划统筹协调。统筹资源开发条件和电源送出通道,科学合理选取新能源布点,保障风电、光伏发电等电源项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做到电源与电网协同发展。为更好推动我国能源转型,满足新能源快速增长需求,避免风电、光伏发电等电源送出工程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因素,允许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由发电企业建设。对电网企业建设有困难或规划建设时序不匹配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建设,缓解新能源快速发展并网消纳压力。

根据《中国能源报》日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国家今年将大规模启动新一轮特高压建设,规划的项目有望全部核准。“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总投资3800亿元。近日,界面新闻自一位接近国家电网的人士处获悉,国家电网年度工作会议上,计划2022年电网投资达5012亿元,大幅高于预期,预计特高压建设也是中间的重点。

以上信息都在印证特高压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跨区特高压直流对于新能源大基地外送尤为重要,笔者预计“十四五”期间特高压直流投资预计在2500亿元以上。而“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特高压直流建设总投入在3600亿元左右,可见“十四五”期间特高压直流投资有较大体量增长。

实现能源电力深度脱碳目标,根据国网能源院预测,2030年新能源装机总量将达到16亿千瓦,意味着新能源在2030年前仍将增加约10亿千瓦。由于中东部地区新能源资源日益匮乏,预计新能源开发将以陆上、海上大基地为主。仅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据各省十四五规划及相关文件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区/市)规划百万千瓦大基地项目46个,千万千瓦大基地项目41个,如果以上项目规划全部落地,装机规模将远远超过400GW。

根据以上信息预计2030年陆上大基地新能源新增6亿千瓦,保守估计50%通过特高压直流送出,考虑风、光、储配套,实现风、光对输电通道复用(即1千瓦风电和1千瓦光伏配置一定储能,通过错峰,通过1千瓦输电容量送出,以实现通道资源最大化利用),乐观估计新增输电线路新能源比例达到75%,保证大基地送出至少需要新增特高压直流输电功率约2亿千瓦;同时考虑“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新增水电装机8000万千瓦,估计至少需要配套4000万的跨区输电能力。上述总计需要建设跨区输电能力约2.4亿千瓦,总投资额约6000亿元(含陆上特高压柔直,根据当前政策预期高于前期研究报告)。

相关阅读:

习近平: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消纳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