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政策正文

浙江衢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践行能源体制改革、加快综合能源服务试点建设

2021-07-29 08:49来源:衢州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战略目标、以“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为战略抓手、以“谋划建设浙西省级新区”为具体平台,充分发挥生态、区位、数字等多重优势,全力争取衢州能源发展在推进城市智慧能源体系、片区综合能源服务和能源创新产业等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初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融合、智慧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全省智慧能源利用新高地、能源创新发展的示范地,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典范,为衢州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低碳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高效利用并举,合理降低能耗强度,深入推进城市用能低碳转型发展,构建能源绿色低碳生产及消费体系。

坚持能源安全。坚持能源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需要的宗旨,稳妥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落实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保持能源生产供应相对稳定,强化能源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为“十四五”目标完成提供强有力保障。

坚持智慧创新。创新城市智慧能源系统,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的融合发展,加快能源体系由单一的“链式关系”向多元融合的“网状生态”转变。

坚持统筹协调。牢牢把握能源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点促进能源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促进不同能源品类增量的协调发展、不同地区之间能源协调发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深化能耗区域平衡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区域用能管理责任义务有机统一。

(三)战略定位。

——智慧能源利用新高地。借力数字经济高端项目和创新团队,开启“美丽+智慧”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推进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和综合能源智慧服务平台的搭建,通过智慧能源网络实现区域、城市能源多元协同和供需互动,并通过衢州城市数据大脑2.0和大数据中心实现能源数据资源与交通、环境监测、城市管理、地下管廊等其他城市要素的深度融合、共建共享和开放互联,实现能源与产业、城乡、区域智慧化协调发展,助力衢州新型智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能源创新发展示范地。推进光伏和氢能源产业发展,突破高效光伏组件、高性能电池隔膜、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技术。积极引进新能源电池、电芯、电机、电控系统产业,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进储能电站建设和新能源产品下游应用,打造产业结构完善、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地。充分发挥衢州在体制改革上的冲先创新精神,不断深化能源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区域能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改革,探索能源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地。

——绿色低碳生活新典范。充分发挥衢州大花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做好“两山”实践示范区,积极探索和实践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重点围绕全市4A级以上景区,在餐饮、住宿、交通、照明等方面大力推广电能替代,建设“全电景区”,推进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探索国内碳中和示范城区建设,在城市中心区构建综合能源生态系统,建立碳足迹评定体系,通过碳中和示范城区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助力衢州生态文明试验区试点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工作。

(四)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衢州能源发展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深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GDP能耗进一步降低,天然气在能源供给上发挥过渡保障作用,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加速提高,能源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为全市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到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50万吨标准煤,“十四五”年均增速3.3%,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以上,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46亿千瓦时,年均增速5.5%。

——能源消费结构目标,预计2025年,煤炭消费量约为743万吨,年均下降1.0%,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47%以内;石油及制品消费量约为76万吨,年均增长4.5%,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8%以内;天然气消费量约2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6.5%,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16.7%;可再生能源消费量181万吨标煤,年均增长7.2%,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2.5%。

——能源安全保障目标,“十四五”新增电源装机251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3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比重的61%。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84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80万千伏安。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拓展LNG气源及城乡燃气管网,健全应急调峰气源设施,满足年用气量5%要求。

——民生改善目标,到2025年,居民人均生活用电达到1650千瓦时,市辖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9%以上。“十四五”期间,全市建设各类公用充电站163座、充电桩2099个,建设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多元融合、清洁低碳的供给体系。

1.大力提升清洁能源发展水平。

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创新发展模式,扎实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利用规模。

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可再生能源融入城市能源供应体系。深挖集中式光伏潜力,鼓励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一体化等创新应用,“十四五”新增光伏装机150万千瓦;进一步提高生物质利用,加快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成江山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和浙江虎霸集团石煤热电联产一期改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结合综合能源服务推广高效热泵系统。

深入开展气电增发行动。充分发挥气电清洁低碳能源的作用,协同推进电力和天然气改革,稳步增加气电发电量和气电利用小时,因地制宜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十四五”新增天然气发电机组68万千瓦以上。

合理发展常规水电项目。“十四五”建成开化水库、柯城寺桥水库等水电开发项目,新增装机容量约2.3万千瓦。

加快发展抽水蓄能项目。加快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和乌溪江混合蓄能电站建设,有序推进衢州蛟龙抽水蓄能电站、柯城抽水蓄能电站、江山抽水蓄能电站、常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化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十四五”新增装机约30万千瓦。

2.完善低碳能源基础设施。

统筹能源设施布局,加快电网、天然气、氢燃料以及新型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设施应急调峰服务水平,全面增强能源设施供应保障能力。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方向转型。主网方面,提高主网供电能力,扩建夏金、信安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朗峰、士元、九华等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84公里,变电容量480万千伏安。配网方面,以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坚强配电网为目标,加快配电网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切实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十四五”期间新增11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5117公里,变电容量191万千伏安。强化电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能力,开展实施电网侧储能和新能源配套储能等工作,提升系统调控能力。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备“坚强网架、安全高效、源荷互动”的多元融合、绿色低碳高弹性电网,努力打造四省边际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窗口,有效支撑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

加快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完善城镇配气管网建设,加快布局建设天然气供给网络,推进天然气向乡镇延伸,开展“镇镇通”示范试点。推进天然气多点储备体系建设,完善衢州市天然气应急调峰设施,形成年用气量5%以上的应急储气能力。

加快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鼓励巨化等企业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

多元发展新型储能。积极探索电化学储能、电动汽车参与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热冷综合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设施发展,推动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应用的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开展储能电站、“虚拟电厂”示范。将“可再生能源+储能”作为衢州能源电力碳达峰的重要路径之一。

3.加快综合能源服务试点建设。

依托衢州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构建横向“电热冷气水”、纵向“源网荷储调”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产业园区(开发区)、产城融合新区以及未来社区开展一批综合能源服务试点建设。

实现产业平台综合能源服务全覆盖。依托衢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园区平台以及5个省级工业园区(开发区)区内以东港热电、巨化热电为代表的8家燃煤热电和常山天然气发电、龙游中机新奥等5家天然气热电已有电源项目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基地。到2025年,基本实现产业园区(开发区)综合能源服务全覆盖。

鼓励产城新区综合能源服务试点建设。依托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高铁新城等新型产城融合空间载体,统筹区域能源资源服务需求,重点围绕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等大型公建、冷链仓储等冷热负荷大的区域建设城市综合能源服务基地。鼓励碳中和城区试点建设,探索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崭新路径。

重点提升未来社区综合能源服务。依托智慧新城百家坊社区、衢江樟潭古埠社区、衢州鹿鸣社区、礼贤社区、智慧新城科创金融社区、江山江郎山社区、常山渡口社区、开化钟山社区等城市社区以及柯城九华、龙游溪口、衢江莲花等乡村社区等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未来社区低碳场景。到2025年,力争打造3个以上社区型综合能源服务点,打造零碳社区示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