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评论正文

“碳中和”博弈里的中国机遇:能源行业是破局关键

2021-03-16 08:48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李宗瀚 王建良 冯连勇关键词:碳中和碳排放绿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巨大的排放量遭到了世界的“口诛笔伐”。在经过精准的测算之后,中国公布了力争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节点比多数欧美国家迟了10年,一场碳中和的大国博弈也从此开始。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ID:energymagazine 作者:李宗瀚 王建良 冯连勇)

为了让“力争”成为“肯定”,碳排放大户——责任重大的能源行业应当积极探索,寻求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这不仅关系着油气煤一类传统行业的命运,还是中国在碳中和博弈中胜出,和重新成为“世界中心”的必要条件。

碳中和的囚徒困境

近年来,世界对于碳排放十分“感冒”,气候变化相关协议签订、政策出台和大型实体战略调整屡见不鲜。随着《巴黎气候协定》的签订,现代的气候变化控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争1.5保2”的温度升幅控制也成了各个国际组织的工作要点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减排方向。不论是《碳中和联盟声明》的多国签署,“气候雄心联盟”的成立,还是“零碳竞赛”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国际气候行动敦促世界各国推出碳中和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英国、欧盟、瑞典、法国、丹麦、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法律或通过了相关的法律草案。

碳中和时间划定方面,截至2021年1月,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明确的碳中和实现时间节点。除了各个国家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控制的积极响应外,大型实体也是履行气候变化责任的对象:有如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道达尔等的多家大型的欧洲石油公司都积极配合欧盟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计划了朝向综合性能源公司的转变。对碳中和的重视也可以在这些石油巨头的统计数据中窥见:bp向公众发布的2019年能源统计中,“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统计项首次被提到了最显眼的位置。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积极地向世界许下了控制气候变化的承诺。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计划是我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充分体现,值得世界各国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根据我国的以往做法,此次公开的碳中和时间节点一定是经过了缜密计算,且符合我国当下发展规律的最快时间。然而,纵观世界碳中和政策,2060年这个时间节点略显“尴尬”: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碳中和的实现节点定在了2050年。假设这些国家都能按期完成碳中和任务,这也就意味着2050年之后,世界上还未碳中和的超级大国,仅剩下中国一个。

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的国情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其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提振经济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是其各类政策方针制定和实施的首要目标,延缓气候变化的优先级自然就相对靠后。即便推出相关的政策,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经济的增长。但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并无经济增长的压力,有足够的资源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治理。

但是发达国家往往忽视了其自身在发展阶段的时候,也曾有过大量的碳排放,反而是把矛头指向了目前具有高碳排放总量的发展中国家,这才有了当前有如中国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控制气候变化和“对内”经济增长的“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即陷入了“控制气候变化,能源消费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控制气候变化,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无法得到保证”的囚徒困境。

对于传统大国而言,气候变化博弈往往和传统领域的博弈相结合,这种复杂的关系将为今后的气候变化政策差异导致的进一步集团化和国际关系动荡埋下“定时炸弹”。我们可以预料,在未来,即强调“美欧日区域化”的美式全球化发展和强调“一带一路”的中式全球化发展博弈之时,和全球未碳中和的超级大国仅有中国之时,指向中国的矛头将越发多、越发锋利。也就是说,中国正在面临的,不仅是“碳中和”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压力,还有前所未有的国际形势挑战。

能源行业是破局关键

以上困局如何破解?我国碳中和的速度将是重要的突破点。为了更高效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让“力争”变为“肯定”,让2060变为更早,削减化石能源即油气煤的消费量是必由之路,因为碳排放量与一次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在消费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约为85%,而煤作为化石能源中的“碳排放大户”,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近60%。根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到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要达到20%和50%。在数据背后,我们可以预见,中国的能源结构必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将会逐渐占据原本属于油气煤的位置,“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迅猛发展,多项技术日趋成熟。但是,罗马非一日建成,新能源技术也非立可商用。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部分可再生能源的获取成本仍然较高,经济性较差;二是如太阳能(光热、光伏)、风能、潮汐能等多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对象都来自自然,存在着非连续、能量密度相对于化石能源较低的劣势,且人类无法改变这一特性。如在夜晚这一用电的高峰时期,太阳能无法获取,而在白天太阳能资源又十分充足。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很简单,将供给端和需求端以“互联网”的形式串联,将过剩时期的能量以其他的能量形式储存,待用电高峰时段再释放利用。这就是“能源互联网+储能”的分布式能源模式。除了集中的大型电站之外,连入能源互联网的每个用户都有发电储电、产热用热并综合利用和控制能源产生的权限,这为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并且为可再生能源的不连续性问题提供了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一结合了能源分配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能源模式,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和“实现碳中和”融为一体,在经济可行的状态下,将为我国的碳中和注入强劲的动力,也将为我国在“碳中和”的大国博弈中获得决定性胜利奠定稳固的基础。

这一模式的成果落地,离不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油气煤行业的支持,也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制度创新。一方面,对于可再生能源行业而言,其发展备受国家支持,在科研投入和经济支持方面都站在行业前列,因此可再生能源行业需要不辱使命,将“提技术、降成本”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即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以在供给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可再生能源应用成本以实现上述模式的经济可行性。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油气煤行业而言,长期而言的需求削减已经被写入了发展规划,成为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是在短期,即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和不连续性问题未被解决之前,油气煤仍然会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重要组成。因此,为了加速“能源互联网+储能”能源模式的发展,油气煤行业要在稳定现今能源供应的基础上,积极探寻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符合我国国情的转型方式,并利用好现有的科研实力和各类物质资源,攻关储能技术。

除此之外,目前的电力系统供给端和需求端划分明确,且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为了实现上述的能源模式,市场化、自主发电的自由上网定价和管理都是全新的、待探索的问题,因此,上述模式的落地最终需要电力行业探索新的电能定价机制和电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市场化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高效供电,扶持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自由上网从而实现减耗减排愿景。

绿电人民币”的可行方案

除了调整能源模式,实现减排雄心之外,为了真正地跑赢“碳中和”的大国博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中国需要推进以能源为核心的经济发展。

大家知道,现在的石油主要以美元结算。这一现象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停止了美国兑换黄金,为了保证美国的财政安全,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与沙特阿拉伯谈判,同意为沙特提供武器和保护,但要求沙特全部的石油交易使用美元结算。鉴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输出国,其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全球石油市场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OPEC国家也逐渐开始使用美元作为唯一计价货币,石油美元体系从此确立。这桩将国际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的谈判意味着只要有国际石油交易,就要有美元的购入和储备,导致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逐渐形成了如今“美元霸权”的局面。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正在积极地与石油输出国谈判,以推动石油和天然气的人民币结算体系形成。这一“去美元化”的举措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如上文所述,在碳中和的世界竞赛中,油气煤作为能源的属性将逐渐被“能源互联网+储能”的能源模式取代,绿电,即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零的电力,将会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的“排头兵”。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有希望、且有能力构建全新的“绿电人民币”结算体系。

具体来说,绿电人民币结算体系“天时地利”。天时方面,在特高压技术得到突破后,“一极一道”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将会成为各国应用的重要资源。中国应发挥大国作用,主导世界能源互联网体系的构建,积极与绿电输出国谈判,一方面向这些“一极一道”国家提供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储能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绿电输出国的能源供应水平,同时推进绿电的人民币结算,掌握绿电结算主动权,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实现互利共赢。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还可为人民币在世界的推广献上一计“助攻”:绿电人民币在世界的地位得到巩固之时,世界各国都需要购入和储备人民币以进口绿电,人民币也将会如同现在的美元一样,成为世界流通的货币,此时中国出口的非能源类货物的人民币结算,将在很大程度上与绿电人民币相互促进、正向反馈,形成“货物出口—绿电进口—人民币结算”的绿电人民币体系。而在地利方面,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国西部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且多为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程度较低的沙漠、高原地区,这为我国在西部大批量修建大型光伏、光热以及风力发电厂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条件。

凭借这一地理优势,我国可以用最先进的技术扩大绿电产能并上传至世界能源互联网,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从而在石油美元体系逐渐瓦解之时,凭借绿电人民币这一基于能源的经济体系,重新站回世界的中心。

世界碳减排的舞台,中国是“后来者”,也是“压轴者”,但在能源行业的强劲支持、绿电人民币体系的逐步构建下,以能源为核心发展经济的中国将逐渐取代美国的地位,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彼时,中国将不忘“永不称霸”的承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奋斗。

推荐: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广碳所及北极星电力网开展碳交易员培训,助力全国碳市场及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并为国家早日实现“零碳”目标和碳排放达峰提供人才支持。报名联系:乔老师 手机/微信:13383650417(加微信请备注“碳交易员”)

原标题:“碳中和”博弈里的中国机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