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评论正文

【剖析】“一带一路”挑战中的挑战:信任、风险和市场

2015-08-20 13:39来源:经济导刊作者:傅莹关键词:一带一路亚投行习近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构想,人们需要花些时间来理解。这两个倡议的英文译法是“一带一路”。我曾经许多次被问到:中国为什么和怎样在陆地上建设“一条带子”,在海上建设“一条马路”?可见,选择一个恰当的能够抓住人们想象力的译法也是个挑战。

我的理解是,习近平主席所倡议的是一个互联互通的规划,既是亚洲区域内的,也是亚欧之间的,既要惠及内陆,也要惠及沿海区域,既是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是打造贸易、通讯、金融和文化交流的高速公路。这一倡议已经得到6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双边、多边和地区层面正在积极探讨如何通过具体项目加以推进,如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同时,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设立亚投行等,共同推进。

亚欧联通是百年梦想

先简略回顾一下亚欧连接的历史。亚欧联通不仅是如今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欧亚百年梦想,两大洲为此有过不少尝试。

第一段是北线。19世纪,俄罗斯修建了西伯利亚大铁路,联通了波罗的海与太平洋。不过,那条铁路更多关注安全问题,经济意义不大。

第二段是中线。1990年,中国境内的兰新线西延至阿拉山口,贯通了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铁路,被称为亚欧第二大陆桥。90年代,我去中国最西端的阿拉山口考察过,铁路在中国这边是标准轨距,在哈萨克斯坦那边是宽轨,所有货物都需要换车,我看到笨重的货物倒来倒去,长长的列车在等待。这个路线“连而不通,通而不畅”。

第三段是南线。中国建成了一些南北纵向的线路。例如,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但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直至马来西亚和连接新加坡到印度的构想从未实现。

无论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都不曾放弃这个梦想。上世纪90年代,欧洲学者提出构建欧亚大陆桥的设想。今年5月,在义乌的丝路研讨会,我遇到拉鲁什(HelgaZepp-LaRouche)女士。从她提供的册子里面,找到了1991年那幅曾经令我们这些年轻外交官兴奋不已的欧亚大陆桥设计图。这次欧洲国家对亚投行普遍支持,我相信也缘于对这个梦想的深刻理解。

上世纪90年代,亚洲开发银行也曾提出一系列亚洲建设基础设施网络的方案。昆曼公路就是亚行与中国、老挝和泰国共同建设的。然而,总体上看,一方面当时缺乏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内陆本身的基础设施网络还没有建好,尚不具备实现欧亚联通的支撑条件。因此,虽然中国和东盟在学术和官方层面继续进行过许多讨论,但这个宏伟设想的实现不得不等待更加合适的条件和更大视野的出现。

亚洲潜力还未完全挖掘

20年后的今天,这些制约因素正在消失。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世界水平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纵横交错,修建速度不断刷新纪录。目前,中国高铁拥有世界最长的高铁网。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总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资金和技术也有了比较好的积累。中国领导人不仅从中国下一阶段发展需要考虑,更是从亚欧甚至更广泛地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这样一个顶层设计倡议。

我们都清楚,大部分亚洲国家内陆地区不如沿海地区发达。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缺失使东南亚国家、中国中西部以及中国和欧洲之间广大地区的发展步伐受到拖累。贫穷导致社会不稳定,同时滋生人口贩卖、毒品泛滥、恐怖主义等问题。

原标题:“一带一路”挑战中的挑战:信任、风险和市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亚投行查看更多>习近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