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电力现货市场设计的问题及方法

2018-10-30 10:19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谷峰 肖望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电力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国电力市场化建设呈加速趋势。广东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征求意见稿于日前面世,这标志着“无现货,不市场”的观念真正开始落地,有关现货是否为电力市场核心的争论告一段落。一旦广东现货市场启动,将推动广东的电力市场化建设跨越“门槛”,真正改变电力计划体制的基础。同时,广东电力市场规则体系的征求意见,也意味着电力市场建设从普及概念阶段进入了具体设计阶段。电力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具体设计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将远远大于普及概念阶段,因此,欢呼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具体设计阶段要求市场设计者树立市场的信心、做到规避四大常见问题、遵循三大方法论。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ID:zgdlqygl 作者:谷峰 肖望)

树立对电力市场的信心

有观点认为现阶段各方面对电力市场的信心已经十分坚定,要求市场设计者树立对电力市场的信心是一句非常正确的“废话”。然而,这里所指树立对电力市场的信心是有特殊含义的,即相信市场价格会调整好主体的行为,并允许市场摸索过程中创新和容错。

一方面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业内常讲的话,无人质疑。那么复杂的市场机制用什么手段配置资源呢?答案却很简单——价格。电力现货市场的核心机理,就是通过价格引导市场主体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行为。国内专家曾与澳洲市场专家就谁来保证现货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行过讨论,澳洲专家的答案就是市场本身,这引起了很大争论。实质上,中澳专家争论的本质就是是否相信供需会决定价格,反过来价格会影响和调整供需。由于我国电力工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之下,市场设计者自身也是在计划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难免思维会受到习惯的影响,会对计划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做法信心更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调峰作为计划体制下的辅助服务,将负荷侧视为一个用户,要求全体机组共同满足这个大“用户”(负荷侧)的功率波动,自然会采用发电企业之间提供调节能力的收费,未提供调节能力的付费这一做法。事实上,以东北为代表的的“调峰市场”,确实是个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的机制,实现了冬季基本为供热机组、并且存在供热期与大风期叠加的东北电力系统运行正常。但是在现货市场环境下,特别是集中式市场模式下,采用全电量竞价方式,在负荷低谷时段,供大于求,价格会一路走低,不愿意降低功率的机组越多,价格就会越低,那么总有一个价格,让大部分机组认为无法承受亏损而主动降低功率,自然而然的实现负荷低谷压出力(调峰)的目的,因此,相信价格会引导负荷低谷压减出力满足运行要求是市场设计者必须的基本观点。如果在全电量竞价的现货市场模式下,仍希望保留调峰这一计划体制下的辅助服务,则反映了设计者对价格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信心不足。

另一方面树立市场的信心还包括在市场摸索过程中,对创新和失误的高度耐心和容忍。新生的市场机制会触及传统计划体制的“条条框框”,甚至可能会出现试点的某些举措达到了违反规定规章的可能。现行的计划体制,规划、核价和运行三大环节,各项制度逻辑自洽,已经成了紧密的闭环状态,厂网分开以来,电力工业取得的巨大进步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成熟的电力计划体制最后的辉煌成就,我们的改革是在电力计划机制的寿命没有走到尽头的主动改良,这是我们体制优势在电力行业的体现,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没有走到尽头的电力计划体制规章体系,有着部分容易让行业接受的现实支持因素,而新生事物让主体接受必然还有一个过程,那么怎么办?答案就是对摸索过程当中由于创新触发的一些违背现存规章规则文件的问题,必须提高容忍度,这也是现货市场采用试点方式而不是大面积铺开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里的创新是相对计划体制的市场化创新,而不是对基本经济公理的更改,特别要警惕创新就是修改名词解释的倾向,“指鹿为马”会成为试点工作最大的敌人。既然市场化试点是摸索的过程,难免会出错,这就和岔路口一样,“往左往右总有一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没法知道往左和往右那个是错的”,甚至可以说试点过程中一定会出错,不出错的试点完全不能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那么对待出错的态度就更加重要。中发9号文已经明确了电力市场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有什么错改什么错,不要出现因错而停的结局。大步快走和小步快走都是电力工业需要,但是因噎废食是要极力避免的。

规避市场设计容易出现的四大问题

既然我们坚定的认为市场会通过价格实现更为高效的配置资源,那么在市场设计过程中,就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发现真实价格,坚决规避扭曲市场价格四大常见问题。

一是尽量避免现货市场价格双轨制。价格双轨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一种特殊的价格管理制度。具体指的是对同值的标的物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一种是计划定价,另一种是市场定价。双轨制是中国经济转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是1979年至1993年间我国所实施的渐进式增量改革(体制外优先改革)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四十年改革开放很大一个特征就是双轨制下的增量改革,有学者总结为中国特色的改革经验。但是,双轨制是否是所有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呢?先看看双轨制存在的弊端,一方面,双轨制类似于同一条道路上同时实施可以靠左行驶和靠右行驶的双重规则,这必然会导致撞车和混乱。另一方面,双轨价格的并存必然会助长两轨之间的倒买倒卖和权力寻租现象。所以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双轨制的实施是当时我国改革初期摸索前进的必然结果。虽然它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尽管这种代价可以被接受和理解,但是后续行业改革应当尽量避免。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采用了试点先行的做法,少量试点(大部分地区原有计划调度制度不变)同样可以起到双轨制初期稳定“基本盘”的作用,特别是今天我们清晰认识到、经历过历史上双轨制的巨大副作用后,电力市场双轨制应当慎用。

当然,这不是说电力市场设计不考虑产业政策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电力市场建设避免双轨制,有两层含义,一是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应当在中长期交易中体现,以政府授权合同的形式进行;二是电力现货市场需严格避免双轨制,即现货市场规则适用于全部机组和联络线来电,不再存在按照计划调度方式运行的主体。国外电力市场化国家在中长期交易中,也有存在政府授权合同的例子,新加坡市场上存在固定电价合同,属于政府授权合同,目的是为了调整发电主体的市场力,对于市场力较大的发电主体通过政府授权合同“锁住”一部分生产能力,减弱其对市场的影响力。目前,我国政府授权合同主要是优先发用电合同和发电侧基数电量合同,基数电量会逐步放开,最终仅剩下优先发用电合同。优先发用电合同有两方面目的,一方面是实现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一方面保护无议价能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对于此,可以通过在确定优先发电合同过程中,留足可再生能源发电所需空间,现货市场就不再单独考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通过自身变动成本低的特点,获得发电机会。国外建设现货市场的国家,尤其以英欧市场为例,成型的现货市场均无对可再生能源的特殊规定,但是市场化方式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却更高(相对计划调度)。对于维持无议价能力用户较低电价水平的问题,目前的输配电价核定没有摘除交叉补贴,尚不存在问题,如果未来输、配电价摘除交叉补贴,并且单独核定,可以通过要求市场交易主体按电量共担方式,把交叉补贴的暗补改为明补。千万不可将寄予发现价格厚望的现货市场设计成双轨制,部分容量计划调度,部分容量参与现货市场。我们出发点是“现货发现价格,中长期交易避险”,部分容量计划调度,意味着市场中出现了“变动的边界条件”,价格发现功能大打折扣,同时接受计划调度的容量不参与优化,市场的优化功能又受到影响。

二是努力避免给市场机制增加难以承受之重。市场的本质是“效率倍增器”,市场可以让存量资产发挥最大效率,优化整合现存的各类资源,但是市场不能实现彼此矛盾的目标,尤其是希望现货市场能够降低电价。从国外现货市场建设的经验来看,除了个别地区市场电价处于降低趋势外,大部分市场由于通货膨胀、燃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都未实现现货价格的降低。但是,推行现货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电价无一例外地反映了清晰的时序信号和位置信号,用户虽然平均电价没有降低,但是出现了结构性降价,用电位置对系统运行友好,用电时段为现货价格较低时段的用户电价出现了明显降低。当然,用电位置对系统运行不友好,用电时段为现货供应高峰段的用户,电价上涨恰恰是维护了公平,避免了优质用户给予劣质用户电价补贴。又如现货市场将有力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电量消纳,而可再生能源目前的成本相较传统矿石能源成本仍然有较大差距,虽然在现货市场一视同仁的依靠比较变动成本实现了优先上网,但是毕竟场外国家补贴(来自电价附加)的存在,必然提升供应成本。那么,近期既要求通过现货市场达到更高的可再生能源穿透率,又要求大幅降低供应成本不够现实。

三是切记避免“重市场出清、轻容量补偿机制”。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愿赌服输无二话,但是出清落后产能也要兼顾长期容量充裕性。我国人均用电仍然处于世界范围内较低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我国的电力需求还会上升,存量发电主体其发电能力还要继续增加,那么眼下大部分容量并不能因为一时的过剩而被出清掉,这是共识。因此,必须要设计一种经济机制与市场出清相互配合。原节能减排调度试点,就是由于没设计出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造成无法广泛推广,前车之鉴可为后事之师。如果市场设计图一时之快的短期目标,没有考虑容量补偿机制,那么走不远也走不稳。国际已经成型的现货市场体系,通常用两种办法进行容量补偿,其一是超高的价格帽,允许在电力运行紧张时段出现超高的现货价格,使那些平时没机会开机的机组“短时间吃饱一年不饿”;二是合理的价格帽+容量补偿机制,通过容量市场等方式维持机组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以上两种方式都有不同的成功经验,可供国内市场设计参考。

四是坚持避免让市场失灵成为行政干预的借口。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电力市场机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电力市场失灵也是存在的,导致失灵的原因也基本来源于垄断、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表现为市场主体行使市场力干预发现价格、电力市场调整机组结构(清洁化)能力有限、运营机构信息公开范围主体覆盖不全、信息内容不充分等。具体来说,一是从国外经验看,电力市场取消了输送商的统购统销,行使市场力的主要变成了有组织的生产者,因此国外的市场力监管主要针对生产者进行,要求市场模式设计能够自动抑制市场力,或通过向市场力强的主体发放固定电价合同锁定其操作电价能力,事中、事后监管反而是“威慑之剑”而非核心手段;二是由于电力就近平衡的经济性明显,市场化后,负荷中心的矿石燃料机组相对一定输送距离的可再生能源和综合成本较高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因此会影响生产侧结构调整的速度,国外通常选择配额+绿证(等于补贴)等抬高矿石能源成本的政策措施平衡双方的竞争;三是国外成熟电力市场对于信息公开的处理方式是,要么运营机构完全独立,要么采用剥离运营机构拥有者交易权的方式,推动运营机构“无话不说”(坦白并不影响运营机构和运营机构所有者的权益)。从国外市场设计和建设防止市场失灵的措施上看,都努力把措施放在市场之外,并且措施主要是机制和政策,而非直接的行政指令。在我国尤其要指出的两点,一是我国的市场建设初期并不能照搬国外的市场力监管重点,必须有中国特色,因为在我国市场建设的初期仍然存在统购统销的电量,由于电量逐步放开,加之电力的交割使用必须集中进行,因此统购统销的主体近期是毫无疑问的头号市场力监管对象,生产者远远不能与之相比,不仅仅在未放开计划部分,还在已经市场化部分的控制力。目前,一些市场设计集中精力于生产者市场力监管在市场成型后是对的,但是在市场初期有主次异位之嫌。二是不能简单认为电价上升就是“市场失灵”,电力市场的价格长期由供需决定,短期由燃料价格决定,一味的强行压制电价上涨(近年的燃料价格剧烈上涨在各地的直接交易价格中基本没有体现),结局就是火电企业全面亏算,从火电企业“无电可发”走向用户“无电可用”。

市场设计应遵循的方法论

近期,电力市场的设计在坚持问题导向,理论结合实际的同时,应遵循三大方法论。

一是统筹看待市场建设和配套政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电力市场建设的核心,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逐步开展必然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联动,而非电力现货市场单兵突进。新一轮电改发用电计划放开、输配电价核定、电力市场建设、增量配网放开,售电业务放开等内容,采用的是各项改革工作齐头并进的办法。这种做法确实在初期声势很大,发动了整个行业参与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内容是存在内在逻辑的,换句话说改革工作是具有系统性的。电力现货背景下,批发市场的售电业务主要由发电背景的售电公司承担,独立售电公司多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成为发电公司的渠道商,售电业务放开的范围、对象、重点都将有所改变,相应培育售电市场主体的珍惜也需要调整;再如现货市场运行后,当用户习惯了电力市场购买电能后,发用电计划可以大幅放开,而不必担心中长期交易机制和传统调度方式的难以融合,优先发电计划逐渐体现为产业政策在政府授权合同中的投影,而且分配发电指标逐步会演变成政府授权合同,全部电量和财务责任按照现货市场规则要求进行交割。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会触动原有计划制度的方方面面,所以各项配套制度必须配合现货市场的设计和运行主动的进行变革。市场设计过程中,不是要市场迁就各项既定政策,而是要提出这些政策配合现货市场进行调整的各种方案。

二是善于让数据说话。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痼疾叫“三拍”,指的是“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走人拍屁股”,甚至延伸出了“拍头测算法”贻笑大方。“拍脑袋”不习惯精准的客观定量,倾向于粗略的主观定性。这往往是一种顽固“自恋症”,对经济具有很强破坏力,于市场建设堪称尽害无一益。这是决策者傻吗,不知道精准量化的决策效率最高?当然不是!因为“拍脑袋”的背后恰恰是与电力计划体制相适应的监管方式。为什么我们要让数据“说话”?实质就是落实中发9号文加强监管,转计划管理为现代市场监管的要求,要让潜规则“彻底闭嘴”。电力市场设计中,由于真正的市场化环境并没有完全形成,而制造一个实际的硬件环境要需要极大的成本,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力市场仿真环境。电力市场仿真环境依据电网网络特征与电力市场的实际规律模拟实际的电力市场的运营,以此来分析预测各种市场模式和规则细节对未来市场运营状况的影响,进而参照仿真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起到避免风险、提升效率的作用。通过仿真,可以清楚地知道,建市场的成本和市场优化的红利谁多谁少,集中式市场和分散式市场谁更适合当地电网……,市场是用价格说话,那么设计市场的争论就应该用性价比的高低来决策。

三是远略近详与明确目标必须统筹。电力市场是为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发现价格。那么再提高一个层次,电力市场是为了什么,市场配置资源的目的是什么?市场配置交易的结果要用来指导规划、持续保证电力可靠供应,市场优化的红利是无法抵过规划失误造成的代价的。所以,引导投资是市场建设一个重要的作用。站在投资主体的角度,最厌恶的风险便是不确定性,因此,市场设计应该对最终目标给与清晰的描述。当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市场描述往往是远略近详的,社会是发展的,边界条件和客观情况是变化的,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市场设计者应当把最终的市场模式尽量描述清晰,分阶段描述,不应简单的按时间划分阶段,而是明晰转段的条件,推着走是万万不可的,因为会导致“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一计划体制下的“痼疾”。

市场设计是复杂的,多专业的,能够检验市场设计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实践检验市场应当采用是否提高运行效率、是否引进了新业态、是否创造了就业岗位等“内部+外部”综合的评价标准。市场设计是艰辛的,社会要给与市场设计者足够的宽容与支持,给与市场足够的耐心。请相信9号文指出的方向是正确的,不管道路多么崎岖,中国电力市场一定会达到彼岸,中国的电力工业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多年以后,市场的推动者一定会受到市场主体由衷的尊重和肯定,辅以电力市场机制,中国电力工业一定能够从经济发展的先行军,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年10期,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原标题:【名家】电力现货市场设计的问题及方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现货市场查看更多>电力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