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改革开放40年电力规划工作:新一轮电改启幕 电力规划功不可没

2018-08-22 08:3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供需电力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

电力规划由国家电力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包括电力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其中电力中期发展规划的重点是五年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对应、相衔接。改革开放40年的电力规划(计划)史,记录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发展的足迹,凝聚着几代电力人的智慧和心血。对改革开放40年电力规划工作的回顾和简要分析,旨在对未来的电力规划有所启迪。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由于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尽管电力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到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有5712万千瓦,年发电量2566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还不足0.06千瓦和268千瓦时,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做出了把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这是我国具有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时期,电力规划工作也随之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

(1981—2000年)

严重缺电时期的电力规划

“六五”至“九五”时期,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电力工业发展较快,超额完成了电力计划,但国民经济发展更快,电力工业当时供需矛盾突出,缺电十分严重。“六五”初,全国缺电400亿千瓦时,缺装机1000万千瓦;电网结构薄弱,发电、送电、变电比例失调。到了1985年,虽然“六五”计划超额完成了,但全国GDP年均增长10.8%,大大超过了4%的计划指标,缺电情况进一步加剧,各电网拉闸限电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七五”期间全国缺电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不断提高,有的年份超过6000小时。“八五”时期全国电力供需矛盾开始有所缓和,即从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范围内全年性缺电,变为全年缺电与高峰缺电共存的局面,依然不能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到了“九五”后期,长期的严重缺电局面才得到了基本缓解,消除了电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

上述电力工业的四个五年计划,是在严重缺电局面下,通过改革开放解决资金、设备、技术问题,力图使电力工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首个五年规划诞生

电力工业“六五”计划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电力计划。

加快电力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六五”期间,电力工业率先推行拨改贷(银行贷款)试点、水电部和上海市合资建设闵行电厂第4台机组、山东集资建设龙口电厂2台10万千瓦机组、水电部和云南省合资建设漫湾水电站、以云南鲁布革水电站最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为标志的多种形式引进外资等等一系列改革,拓宽了建设资金的渠道。尤其是山东集资建设龙口电厂的经验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很快在全国推广,有力地推动了集资办电工作的发展。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经委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使集资办电工作逐步规范化,特别是对合营公司经营管理和实行新电新价,使电力工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迈出了一大步。

原标题:绘就发展蓝图 释放电改活力 ——原电力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王信茂谈改革开放40年电力规划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供需查看更多>电力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