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市场正文

报告 |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0)(上)

2020-12-28 08:52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关键词:电力市场全社会用电量发电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更进一步

推进管网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储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储备能力。其中在“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方面提出,“推进天然气管网、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于储气设施连接干线管网和地方管网,管道运输企业应优先接入并保障运输。管道运输企业的配套储气库,原则上应公平开放,为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服务。”

规范油气管网设施剩余能力测算

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剩余能力测算相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要规范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剩余能力测算工作,提升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服务水平,并就包括油气管道、LNG接收站、储气库等在内的油气管网设施剩余能力测算原则和程序做出具体规范。所谓油气管网设施剩余能力,是指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可以向用户提供的尚未被预订的油气输送、储存、气化、装卸、注采等服务能力。这是2019年5月发布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相关规定的进一步落实。

4.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

《中央定价目录》将天然气门站价格移出

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版《中央定价目录》,并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与2015年公布的目录相比,新版巩固了我国近年来价格和收费改革成果,其中,在天然气领域,将此前位列第一的定价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天然气门站价格”删除,改为在目录附注中做相关规定,指出“海上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液化天然气、直供用户用气、储气设施购销气、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气,2015年以后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以及具备竞争条件省份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市场形成”。此外新版目录还增列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管道运输价格”的定价内容。

当前我国除福建省外,国产陆上管道天然气和2014年底投产的进口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格,多采取“基准价+浮动价”的政府管控办法,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20%。本次新版目录出台后,除福建省外,更多省份将会取消门站价格限制,门站价的政府指导作用削弱,并将会逐步取消。并且随着国家管网集团成立,新管道不断建设,原来作为油气企业内部结算用的管输价格逐步显性化,成为国家管网集团与不同企业间的结算价,为下一步单独制定油气管网定价办法奠定了基础。

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的通知》,《通知》指出,合理制定省内管道运输价格和城镇燃气配气价格。天然气输配价格按照“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原则核定。各地要根据《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制定配气价格管理办法并核定独立的配气价格,准许收益率按不超过7%确定,地方可结合实际适当降低。

目前,我国天然气输配价格仍居高不下,解决天然气输配环节的矛盾是理顺天然气价格的必然选择。此次《通知》再次强调并重申天然气输配收益率7%的上限,旨在降低天然气用户用气成本,并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多样性,给地方留出很大自由裁量权,监管逐步走向精细化。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收益更趋合理,将有效促进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5.油品行业准入门槛全面降低

为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有关石油成品油流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要求,2020年7月,商务部发布2020年第1号令,废止《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至此,已经实施了13年的原油、成品油经营许可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凭“牌照”入场的时代宣告结束。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油市场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地给出了原油、成品油国内流通的经营资质门槛条件,对油品流通开放起到过重要的助推作用。此次两个办法废止意味着国内油品市场准入放开和行政审批下放,是对油品流通市场“放管服”改革的延伸。此举旨在将过去的“设门槛、管准入资质”变成“放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政府监管工作也由“重审批”向“重市场”转变。油品行业准入门槛降低将促进原油、成品油批发仓储及零售环节市场化。

6.成品油出口权再度下放民企

2020年7月,商务部印发《关于同意赋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资格的批复》。这是民营炼化企业成品油出口权自2017年回收后,于3年后再度下放。浙石化由此成为民营炼化企业成品油出口权回收后首个获得该资质的民营炼化企业。

2015年国家在进口原油领域对民营炼化企业加快开放,并于四季度放开了成品油的出口权限,多家地炼企业获得资质。但由于出口配额利用率偏低,2017年国家暂停地炼企业出口配额发放,此后我国成品油出口资质集中在几大央企手中。近年来,以恒力石化、浙石化为代表的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纷纷投产,国内炼化企业逐步向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过剩已超过1.5亿吨/年。2020年,国内炼油能力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成品油出口权再次向民营炼化企业放开意义重大。浙石化获得成品油出口资质,或成为成品油出口权下放的风向标。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国内供应过剩压力,优化炼油产业布局,深化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为地方炼厂提供更多发展契机,有助于推动我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石油贸易。

7.“省网”与“国网”融合逐步推进

2020年2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能源局发布《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指出要重组合并浙江浙能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制定省管网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集团的方案,组建央企、地方国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浙江省管网公司。打破省级管网统购统销,实行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推进省级管网和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向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9月,国家管网集团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关于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体制改革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东省政府将与国家管网集团共同推进省级管网与国家管网融合,通过股权整合成立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作为广东省天然气主干管网的唯一建设运营主体,通过打造覆盖全省、资源共享的“一张网”,实现全省天然气主干管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运营、统一维护。同时,全面加快省内天然气管道建设,实现广东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并向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开放服务。

截至目前,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中,已经有25个省(市、区)组建了35家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各家在成立运营时间、投资力度、管网覆盖面、股权结构、投融资职能、运营模式等方面各有千秋,背后利益错综复杂。在现有大型油气企业管网资产划拨给国家管网集团的任务基本完成后,省级管网的改革就成为未来管网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业界普遍认为,继浙江省级管网改革和广东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之后,更多地方将继续跟进。

8.天然气上下游产业不断融合

上游供气企业加速终端城燃市场布局

2020年9月,中石化长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斥资5.39亿港元,以“定向增发+非公开协议转让”交易方式持有滨海投资有限公司29.99%的股权,成为滨海投资第二大股东。这是中石化成立长城燃气以来在天然气终端市场最大的一笔投资。该项目股权交割完毕,中石化正式入股滨海投资,进军7省2市燃气市场,通过与滨海投资形成资源与市场优势互补,持续完善上下游经营产业链。中石油从2018年底开始发力终端零售业务,并在天然气行业开启大规模并购模式。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天然气管网独立运营,我国将逐渐实现天然气产业的产、运、销分离,拓展下游领域占有市场已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企业的选择,未来城市燃气终端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和激烈。

下游城燃企业进军上游市场

4月,佛山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BP(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行《天然气购销关键条款协议》云签约仪式。根据协议,BP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向佛燃能源提供为期两年的管道天然气资源,年合同量为30万吨。随着油气产业上游开放,佛燃能源有意发展天然气产业链上游业务,扩大资源采购的国际化和供应的多样化。同样在布局上游的还有北京燃气。2020年,北京控股旗下附属公司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该项目总投资201亿元,主要包括10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及相关配套接卸、气化、装车等设施。随着我国城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城燃企业通过布局LNG接收站、开展国际LNG贸易等方式进军上游、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9.上海原油期货国际化程度提升

2020年以来,面对油价剧烈波动,实体避险需求增强,境内外涉油企业纷纷使用上海原油期货举行套期保值,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规模跨越式增长,交易量、持仓量屡创新高。年初至10月底,上海原油期货累计成交3257万手、9.4万亿元;日均成交16.4万手、同比增长6.2%,日均持仓12万手、同比增长313%。最大单日成交量近50万手,最高持仓量超过18万手。大部分交易日的亚洲交易时段流动性已超过布伦特原油期货。在此过程中,上海原油期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境内外知名涉油企业积极参与交割。7月,BP向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交割第一船入库原油,国际知名石油公司开始参与上海原油期货的实物交割。据悉,上半年参与上海原油期货交割中,境内外知名涉油企业套保交割量占比超过40%。

推出原油期货TAS指令和日中交易参考价

自10月12日起,上海原油期货启用结算价交易(TAS)指令。TAS指令,就是允许交易者在规定交易时段内按照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或当日结算价增减若干个最小变动价位申报买卖期货合约。其本质是为市场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国际成熟市场已得到广泛使用。同日,原油期货日中交易参考价(Marker Price)也同步上线。日中交易参考价是境外主要期货交易所成熟的信息发布制度,一般针对现货交易活跃时点发布相应时段的期货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为交易者提供现货贸易定价参考。推出原油期货TAS指令和日中交易参考价是上海原油期货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在原油期货这一重要的国际化期货品种上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和探索实践,有助于我国期货市场完善优化制度,夯实期货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基础,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三、问题与趋势

1.亟需加快油气储备能力建设

当前,我国油气储备设施存在建设滞后、储备规模偏低等问题。如我国地下储气库总调峰能力约占全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4.5%,与全球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即使加上企业石油储备或库存,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总体规模与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目标和发达国家实际石油储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油气储备能力直接影响战略主动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这都为进一步聚焦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加强能源储备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做好规划,继续扩大在油气储备、管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多措并举提升能源储备能力,不断强化国家能源储备“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2.油气市场化改革将持续推进

随着“三桶油”近四千亿资产划入,2020年10月,国家管网集团正式并网运营,我国油气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业内专家表示,资产划拨仅是开始,体制改革中还有很多配套文件仍缺失,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解,如管输分配机制、管网运营监管,国家管网的长期投资规划建设、调峰应急保供责任的落实和划分、长贸协定相关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改革过程中稳妥处理,逐步加以解决。以调峰应急保供责任的落实和划分为例。国家管网集团独立运营后,上游供气企业的部分储气库和LNG接收站将划转到国家管网集团,原本承担天然气保供和能源安全责任的上游供气企业,其储气调峰能力将被削弱。为此需要根据储气调峰资产划拨情况,重新界定和分配上游供气企业和国家管网集团之间的调峰责任,需要加强政府综合协调和监督监管、清晰各方责任。此外还要在天然气产业其他各个环节加快改革进程,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我国油气勘探开采市场的大门已完全打开,今后还需继续完善终端市场改革。

第三篇 煤炭产能结构持续优化

一、煤炭供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1月,煤炭产量34.8亿吨,同比增长0.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测算,前10个月煤炭消费量32.4亿吨左右,同比下降0.8%,略低于2019年同期。据预测,2020年,我国全年煤炭消费量或同比下降1%,但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为达成“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总量将在2020年基础上“稳中有降”。

2016~2019年,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9亿吨/年以上,超额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同时,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十三五”期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增长到全国的96.6%。生产方面,2016年,原煤产量34.1亿吨,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2017年,原煤产量实现2014年以来首次正增长;2018、2019年,原煤生产增速有所放缓。去产能方面,山西省“十三五”期间煤炭产能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消费方面,我国煤炭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年降低,煤炭消费量占比由2016年的62%下降至2019年的57.7%,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将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左右的约束性目标。

30.jpg

注:*系截至2020年11月数据;消费总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折算所得;虚线系预测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1 “十三五”期间煤炭生产与消费情况

我国85%以上煤炭消费基本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和超低排放

总体上,我国85%以上的煤炭消费已经基本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和超低排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原煤入选比例已超过73%,原煤入选总量超过28亿吨。“十三五”期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达到60%以上,替代散煤1.4亿吨以上;我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系统;全国约6.1亿吨的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传统煤化工的大型合成氨行业已全面升级换代为煤炭高温气化技术;新兴的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全面实现烟气超低排放、污废水“近零”排放和VOCs治理;煤焦化、大中型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正在全面进行超低排放改造。

原标题:报告 |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0)(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全社会用电量查看更多>发电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