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综合能源的第二曲线创新与挑战

2020-06-24 10:54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关键词: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在参与某大公司的综合能源战略规划,做到一半就挺犯难。这个难不是规划本身,而是规划背后的战略逻辑。

(来源:微信公众号“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所谓战略规划,其本质就是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范式,把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与被咨询单位的实际结合。无论是麦肯锡,还是埃森哲,主流的咨询方法还是基于泰勒的生产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企业财务与会计理论。

这套东西经过千锤百炼,当然无比正确,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条件,只适用于大企业的连续性创新业务。这也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里论述的,如果大企业通过连续性创新,基于埃森哲咨询方法就能永葆青春,那么微软之后就不会有谷歌了。

我认为这正是大公司综合能源规划面临的窘境,对于第二曲线创新的业务,战略规划是无用的。

这个无用可以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战略规划理论只适用于线性的确定性系统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一书里,论述了大量顶层规划失败的案例。因为战略规划要确保落地执行,需要两个条件:

一、线性系统,而不是非线性

大公司之所以构建了职能型条块分割的组织,对产品设计路线图,其本质就是把非线性的业务系统降维,变成低维度的线性系统。

电力行业是线性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一是通过电网规划和大量的系统冗余、自动化参数整定,把电力系统限制在线性运行区间,避免系统陷入振荡。二是电力行业提供的产品——电是一种几乎没有进化的产品,不需要在产品层面进行创新,所以构建了缓变的线性化组织和模式。所以适合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范式的战略规划。

这种线性最大的体现就是,电力行业长期以“高投资、重资产”的线性发展模式,并未面对过非线性的竞争环境。

二、可预测系统

其实战略规划理论的思考根基,是基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思维,即通过牛顿力学,可以对宇宙精确建模,任何物体在任何时间的任何速度位置都是可以精确预测的。正是因为牛顿力学,才有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有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管理范式。

微信图片_20200624103956.jpg

图片引用自《第一特性:跨越创新的第二曲线》

牛顿力学无法解决“三体”问题,三体运动就进入了混论理论的范畴,三体是不可精确预测的。不可预测性是因为非线性,非线性系统的初始状态是不可精确描述的,蝴蝶效应最初发现是因为计算机建模时,输入小数点以后3位的初始值,但是小数点第4位的模糊性,将会被非线性系统极速放大,导致不可预测。另一方面,非线性系统的本身参数也是不可精确建模的,这就是大量的“隐知识”和“隐秩序”。

昨天和某电网公司相关业务的朋友聊天,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的集约化,其实电网公司的业务能力是快速退化的,原来要解决某个保护问题,电网自己的老师傅会下场做实验,做调试,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考虑方方面面的原因,已经很少有新人愿意这样吃苦了,然后把问题工单一填,扔给厂家处理。

这种隐性知识,在线性规划和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就大量流失,导致的是规划本身无法落地,其表面现象就是电网企业看似强大,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弱化的。这也是《国家的视角》一书的基本观点之一。

综合能源的新业态:非线性与不可预测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综合能源,是两种不同的业态:

业态一、线性思维模式下的投资型综合能源

线性模式思维的综合能源,是一种分解思维:把能量过程按照发、输、配、售、用几个环节分解,然后发现,在靠近负荷的地方,能量需要进行综合,而且目前这种综合的水平很低,所以导致效率很低,因为在“配”这个环节,存在效率提升可能性,比如增量配网、比如园区的多能互补、分布式电源,本质上都是在“配"这个环节,通过投资去提升效率。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030.png

我认为这种线性规划模式,也主导了本轮电改,比如要降电价,那就分析下电价在发、输、配这三个环节的构成,发电降价——电力市场竞争,输电降价——输配电价审核,配电降价——增量配网。

这样做当然没错,就像用牛顿定律去解算任何二体问题,那一定可以得到完美解。

但是当我们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综合能源,就会发现一些新的视角。

业态二、非线性的,第二曲线创新的服务型综合能源

难道综合能源只能基于发-输-配-售-用这么一个线性的能源供应链去解决么?围绕现有能源供应链,未来是否具备指数级的效率提升可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答案追寻,将会引导我们从投资型综合能源,转向服务型综合能源,以及对基于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

要实现我国能源产业“绿色-安全-经济”的看似不可能三角,是无法用第一曲线的综合能源去解决的,唯有进入第二曲线才能有可能的答案,即进行非连续性创新。

其核心就是“要素重新组合的创新”。

如果我们打破原有的庞大、线性的能源供应链条,围绕“用能”环节进行重新组合和创新,就会发现,未来的能源创新热点,一定不是资产,而是服务。就像互联网公司围绕C端服务进行创新一样,围绕B端服务的创新,将会带来第二曲线的新业态。

电从身边来为主

未来的电力系统核心,不是特高压,而是用户侧的配电系统+园区中低压配电系统(局域配网)。基于局域配网,构成了一个可以部分自愈、自洽、自组织的非线性本地能源系统。

未来可能很大一部分的能源是在这个局域配网内产生的。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056.png

海量非线性的系统动态组合

当一个城市或者产业聚集区内有大量的用户微电网或者小园区的局域配网,然后再进行自组织和自协调,并且与公共配电系统接口,大致是如下的局面:

微信图片_20200624104110.png

这就和原有的线性、集中调度的、大机组大电网的电力系统完全不同。是一种多层次、自组织、高内聚、低耦合、非线性、动态适应规划的能源系统业态。

动态适应性而非静态规划

对于崇尚静态规划,集中式控制的电力系统来说,这种沙丁鱼群式的高柔性、动态适应、非线性运行的能量系统,简直是一种噩梦般的存在。

所以我们需要从21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显学之一:混沌理论去理解,并且去发展能源互联网的第二曲线。

综合能源的第二曲线挑战

一、规划是没用的

因为规划本身就屏蔽和抽象了现场大量的非精确、隐性的知识与秩序,比如客户的用能需求,很多时候是非语言化的,很多时候是不可描述的,只有真正走进客户一线你才能感知到,这种非语言化的需求,是规划中无法捕捉的信息,输入都是非精确和不确定的,你输出再精确都是错误的。

二、动态适应性演化,而非规划

能源企业向互联网企业最应该学习的,不是什么数据中台,而是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在动态的“需求-满足”闭环中,构建起演化模式,而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怎么做的。比如“精益创业”,基于最小可行方案MVP进行迭代式演化。

三、基因层面的组织重构

生物学演化的最重要定律是,面对非线性、高度不确定的演化式适应,不是在蛋白质层面(机体),而是在基因层面,通过基因重组、突变、在自然选择中完成进化的,一家企业基因不变,没有杂交优势(比如不同团队兼并),没有基因突变(比如马群里的独角兽),没有竞争环境下的选择性(独角兽比马更能存活,没有竞争力的马会被淘汰),是不可能适应未来综合能源第二曲线的市场竞争的。那种仅有投资的第一曲线思维和基因,是无法适应第二曲线竞争的。

四、市场是最严格的筛选者

很多电力企业的现有业态,是一种“加拉帕戈斯群岛”现象,即在与外界相对孤立的情况下,由于缺乏优势物种竞争,导致种群演化速度缓慢,保留了大量原始基因,一旦面临外来物种竞争则部分种群快速灭亡。

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是一种典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

但是在电力市场化背景下,特别是在用电侧已经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业务-技术”的迭代速度在加快。个人认为无论是储能还是分布式发电,围绕客户需求的细分场景创新是无止境的,而且是一种完全开放和接地气的状态。谁离客户需求近,谁就更能够发现创新闭环的机会,而这种滚动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直到未来市场的主力玩家出现为止。原有体量巨大的电力企业,不见得会竞争得过外来的新生物种。

B2B领域一个典型案例,找钢网的创始人王东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找钢网的商业模式基本成立,很多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都想绕过找钢网,自己做一个钢贸的B2B网站,最后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因为找钢网在客户认知、市场分析、产业环节的对接、迭代速度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传统钢铁制造企业根本不了解中下游的产业需求和业态,烧了很多钱最后还是和找钢网合作。

这就是新生物种对老物种的一种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基因级别的,是原有钢铁产业链之外的第二曲线创新优势。

X档案里有句名言:预言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它。

能源互联网,创新不易,相互珍惜。

原标题:综合能源的第二曲线创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综合能源服务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