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售电服务评论正文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与售电经营策略探讨

2019-12-18 09:53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郑宏城等关键词:电力市场售电公司电力现货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能源行业,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以垄断经营的方式长期存在着。然而,随着电力行业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不断凸现,世界各国纷纷掀起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旨在提高电力生产效率,降低电力成本,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ID:zgdlqygl 作者:郑宏城等)

电力与国家经济建设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电力行业的发展,为了能够使电力行业有效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前几年,有关政府部门经过缜密的思考明确提出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2006年,广东台山尝试打破电网传统统购统销的模式,成为全国第二个直购电试点;2013年,广东扩大直购电范围,直购电由“一点对多点”开始走向“多点对多点”;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发布,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2016年广东作为售电侧改革试点,引进了售电公司这一市场主体,形成了电力交易新局面;2017年,广东作为第一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开始探索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2019年,广东电力市场完成全国第一次现货市场试结算。这一步一步走来,广东电力市场的发展历程,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很多启示。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及演进

市场规模变化

电力体制改革实际影响着各行各业,对于制造业大省广东来说,电力的安全与价格双重因素都会对广东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也就决定了市场规模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广东根据省内产业布局情况,结合国家政策要求,逐步形成了以地域、电量等级、园区类型、行业和政策倾斜类企业等多重标准的用户准入门槛,随着改革经验的积累和政策的完善,不断扩大了市场交易的规模;售电公司分批次进入,数量日益增多;火电厂悉数进入,基数电量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逐步压减。

23.png

市场规则变化

广东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经过几个阶段的规则调整优化,已初步形成“中长期为主,现货交易补充”的电量电力平衡机制。

当直购电扩大到“多点对多点”时,广东开始引入竞价机制,开创性地采用“价差传导”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高低匹配,价差返还”交易机制,该机制设计了市场红利的分配方式,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每一个报价都对应着相应的风险与收益,因此也更注重博弈的策略。

256.png

2017年,广东改用边际价差统一出清模式,以最后一个成交的购电方与售电方申报价差的算术平均值为统一出清价差(后来又规定400万千瓦时以下的单笔交易不作为出清的依据)。理论上,这种方式将更激励发电商降低成本,按照边际成本报价并获益。但也因此出现了“搭便车”的懒人策略。

在中长期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广东积极探索电力现货市场相关机制。通过比较分析,并综合考虑广东电网的实际情况,最终采用了以“中长期差价合约为主,现货市场全电量竞价出清补充”的现货机制。该机制一是建立场内集中交易与场外协商交易互补、常用曲线合约与自定义曲线合约相结合的中长期电能量市场,提供多次组织的年、月、周交易品种;二是建立全电量竞价的日前、实时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机制以及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三是逐步建立需求侧响应市场、容量市场及金融输电权、电力期货和衍生品等交易市场。

26.png

市场价格变化

价格是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一种反映,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虽然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但也受到政策规则和市场力等因素的影响。

起步阶段,台山试点平均高达-100厘/千瓦时的优惠更多属于政策性的优惠,不具备可复制性。2013年扩大直购电范围后开始竞价,让利价差在-10厘/千瓦时以内,初步形成市场的价差期望。

2016年双边协商市场延续直购电行情,平均价差仅为-11.11厘/千瓦时;售电公司进场后,市场竞争进一步盘活,受规则设置和交易策略尚未成熟影响,开始一度让利都在-100厘/千瓦时以上,后期调整后才收窄到-40厘/千瓦时以内,最终全年平均价差为-33.59厘/千瓦时。

2017年市场价格更受供需情况和市场心态影响。双边协商市场供需较为宽松,售电公司抢量心态偏重,让利水平一路扩大,最后平均价差达到-64.5厘/千瓦时。月度竞价受规则调整及供需比设置影响,开盘数月让利达-100厘/千瓦时以上,调低供需比后价差收窄。但整体上,全年平均价差达-65.7厘/千瓦时。

2018年,双边协商交易供需比进一步收窄到1.1,用户进场也已相对充分,不过抢量心态仍很强,市场价差一路冲向-80厘/千瓦时以下。但受偏紧的供需形势和高企的煤价双重影响,批发价差在市场末期回调到-60厘/千瓦时以内,月度竞价价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调,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批零倒挂。受前期高价差影响,全年让利价差仍高达-65.5厘/千瓦时。

2019年市场规模放大到2000亿千瓦时,但双边协商规模却只有1200亿千瓦时,供需比仍设置为1.1。在市场普遍不看好月度竞价市场价差的心态下,双边协商市场的签约需求大幅提高,市场实际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最终市场价差一路收窄,并在月竞阶段维持到-30厘/千瓦时左右的稳定局面;上半年整体平均价差仅为-42.2厘/千瓦时。

在经历了近乎疯狂的竞争和政策引导下的理性回归之后,市场让利幅度到了2019年也基本趋于稳定。不过现货市场的到来,或许又将迎来新的动荡局面。

南方区域(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作为全国8个现货市场试点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入了模拟运行阶段,并于2019年5月份开展了国内首次的试结算,为期两天;6月份将试结算扩大到4天。试结算期间,用户侧中标电量日前均价为303.5 厘/千瓦时,实时均价为308.9 厘/千瓦时。当然,该试结算的价格是基于发用双方已全部签订中长期合同,只对偏差部分进行现货结算的条件下竞出的价格,在未来的现货交易环境中,仍有多种因素会影响价格的走势。

市场心态变化

广东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的波动过程中,有市场收益,也承受了市场风险,不同阶段市场主体的心态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多点对多点”直购电规模扩大后,初步形成市场基本的价格期望,虽然度电优惠不多,但初期参与的用户电量规模大,折算成电费优惠也相当可观,这个阶段参与者的心态理性、平和,改革的土壤进一步夯实。

售电侧试点落到广东,售电公司进场以后,一时吸引了多方资本关注。初期的高价差为售电公司轻松赚下第一桶金,更引起一片哗然,各路资本就像发现了大金矿一样疯狂涌入,到2016年年底时,广东售电公司已达148家,全国范围内更掀起了一阵售电公司注册潮,“淘金”心态是当时的典型。

27.png

广东售电公司经过两年短暂的春天后,被随着而来的“批零倒挂”和“价差收窄”当头一棒,毁约的、亏损的售电公司开始出现,售电市场开始洗牌的声音此起彼伏。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市场才开始恢复本来就不该忽视的风险意识。

而现货市场的推进,将加速市场的分化。现货市场带来的新机遇和新风险,更让很多规模不大的售电公司左右为难。现货市场对售电公司的技术投入要求更高,直接的体现就是售电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更高。加大投入还是退出经营,成为当前中小售电公司心中新的矛盾。

28.png

市场风险变化

市场在向前发展,售电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售电公司进入市场以后,初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竞价不中标或中标价格不理想的风险;市场执行偏差考核以后,用户用电的难以预测成为售电公司新的风险点;到了供需比受政策严格控制的阶段,电源成为经营中的关键环节,能否解决好批发电源,甚至决定着售电公司的生死存亡。而现货市场的到来,风险将在更多的环节出现,价格预判、交易组合、负荷预测、需求响应机制等,每个环节的风险控制不好,都可能极大影响企业的经营。

售电经营策略

售电公司作为广东电力市场的新兴产物,必然要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紧跟政策节奏,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控制好市场步伐,着眼长远发展,方为长久之计。

用户为王。在电改初期,做好用户教育,把用户引进来,迅速占有市场份额,打开市场知名度,形成市场影响力是首要任务。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合理定位,错位开拓市场,效果更佳。作为大型发售一体化的售电公司,有价格优势,却受人员编制的约束,因此适合将有限的兵力和最强大的价格武器投入到大用户的竞争上,中小用户则可依托社会代理机构或代理人员进行补充;而独立售电公司更多依托自有的产业圈子或人脉圈子,先形成核心用户群体,再发挥灵活的市场机制,延伸市场覆盖面和服务品种,从而打造各具特色的市场品牌形象。

电源保障。从国外成熟的市场格局来看,发售一体化的企业将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或者,换句话说,有电源的保障将是售电公司持久经营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售电公司可自身布局电源,但电源属重资本投资,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可借国企混改的契机,参股发电资产,这同样需要较为强大的实力支持;再者,就是探索与发电集团建立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合作与竞争中寻得合适的平衡点。

人才储备。电力是具有特殊属性的商品,这也意味着电力市场将是一个带有电力特殊属性的商品市场。在人才储备上,首先需要懂得电力系统的电力人才,懂得数据分析的数学人才;其次需要善于开拓市场的销售人才,善于品牌推广的营销人才;到了市场高级阶段,还需要擅长金融和熟悉资本市场的人才等等。当然,人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成本,售电公司在人才引进时需要结合市场的进展,合理搭配;人尽其用,人才才能从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

服务的延伸。广东售电公司经历了高收益到亏损的不同阶段,但成熟的商品市场,始终要回到围绕商品成本定价的阶段,竞争的充分最终会将利润锁定到合理的水平。如果售电公司只有单一的售电业务,其收益来源将面临较大的限制,公司前景想象空间有限,价值也将容易见顶。未来随着电价信号进一步精细化以及其他电力配套市场的完善,围绕综合能源服务、电力需求响应、电力金融等服务的商业模式将更加清晰。依托用户资源,进一步延伸其他服务,将是售电公司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

广东电力体制改革从起步发展至今,通过不断试错、调整,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增大,交易机制趋于完善,价格信号更能反映供需情况,市场心态变得理性成熟,市场风险意识开始建立,售电公司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策略。相信大浪淘沙后剩下的售电主体,将是战略布局更加长远,经营更加稳健,发展更加全面的企业。但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机遇和风险将长时间并存,变化仍将是常态;而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不变的是不断完善优化经营策略,做好长足充分的准备,方能在电力体制改革中走得更远。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11期,作者郑宏城系广州易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作者吴泽杰系广州易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作者罗键鸿

系广州易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作者陈忠义系原广东电网汕头供电局信息部主任。

原标题:我国电力市场发展与售电经营策略探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售电公司查看更多>电力现货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