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国网浙江电力:着力布局综合能源服务 加快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

2019-12-09 17:15来源:中国电业作者:陈丽莎 张子凡关键词:综合能源服务全社会用电量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世纪80年代,但凡说到浙江和浙江人,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之所以这样概括,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用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的“四千精神”,赢得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先机,从资源小省化身成为市场大省。

(来源:中国电业 作者:陈丽莎 张子凡)

但事实上,这样的精神内核一直流转于浙江人的血脉中。远至古代,南宋诗人陆游记录了浙江实干精神:“高帆斜挂夕阳色,忽橹不闻人语声。”近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人依然不断承袭着先人的“踏实行事,讲求实效”,做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模范生”,孜孜不倦。

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在能源领域,浙江也经历了一场“从无到有”的蜕变——在本地能源储量小的背景下,浙江尝尽能源匮乏的尴尬滋味,但也在阵痛中逐渐摸索出改革方向。

浙江电力萌芽于国势危亡之际,新生于新中国成立之时,勃兴于改革开放之后,并终以“小康”之态迈入当下,融入互联网浪潮。这70年来,浙江电力历经一场场变革,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千方百计:做大电源做强电网

1896年,浙江大地亮起第一盏电灯,从此开始了电力发展的萌芽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电力青春焕发:在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时期,一边探索一边蓬勃发展,尤其在水力电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浙江电网开始由各个地区独立电网向全省大电网发展。1989年10月30日,桐乡县通过当时的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大电网供电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

然而,浙江是能源储量小省的事实依然摆在眼前。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的经济、急剧扩大的市场,浙江的用能压力持续上升。1993年开始,多个沿海省份出现严重电荒,浙江就首当其冲。

破解“电荒”,先要从本质上根除。浙江提出了“三个一千万,一个五百亿”,即2003年至2007年这五年间,要确保1000万千瓦、力争1200万千瓦电力装机建成投产,确保1000万千瓦、力争1200万千瓦电源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做好1000万千瓦、力争1200万千瓦以上储备电源建设前期工作,电网投资500亿元。

随着这些电力项目的不断推进上马,一座座现代化大型绿色环保火电厂建起,各个发电企业夜以继日、精心运行、精湛维护,持续供应电源……同时,建设周期短,选址条件宽松的天然气发电厂,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除了做大电源,浙江更是在做强电网上下足功夫。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确切说,浙江陆域面积仅有全国的1%。这就意味着,本地电源建设必然受限,而要彻底解决缺电的问题,就需要寻求“外援”。

在此进程中,浙江电力彰显担当。宾金、淮上、浙福、灵绍四条特高压工程相继投运,浙江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了西北、西南与东部的清洁能源互联。

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浙江电力总装机达到8215万千瓦,特高压线路和省际联络线供电能力达到1800万千瓦以上。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浙江也迎来较为宽裕的电力供应形势。2019年夏季,浙江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达8517万千瓦,赶超德国,电力供应保持平稳可靠。

从供应上走出了“阵痛”,浙江电力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通过持续打造坚强网架,构建“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通过9回500千伏线路,实现与上海、江苏、安徽及福建电网相连,有效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通过大力研究新能源发电、大云物移智等关键技术,建设主动型配电网,以“大连接”实现电网对能源的输送和转换利用,以“大智享”提升电网对能源服务的开放互动、智慧共享能力。一个清洁、高效、智慧、互联的能源互联网正在浙江形成。

千锤百炼: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虽是能源先天不足的“贫困生”,但浙江人,从来都信奉“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供给上,通过开源克服了“缺电”难题,在发展管理上,浙江电力也不断在改革开放中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光明坦途。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独家办电,电源建设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浙江电力创新“集资办电”机制,开辟电源建设新途径。

1998年,浙江省被国家列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市场化改革试点,浙江电力市场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投入试运营,开始运行竞争性电力市场新机制。2002年厂网分开,此后,中国电力体制经历了深刻改革。

无论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还是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为代表的“红船精神”,都在强力推动着浙江电力人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紧跟时代发展要求,这些年来,浙江电力积极参与电力体制改革,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组织电力直接交易,全力做好输配电价改革落地执行,同时也坚持不断优化经营理念,做强做优做大有效资产,提升价值创造和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新态势,浙江电力也主动作为,着力布局综合能源服务,加快构建以电为中心,清洁高效、智能互动、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扎实推进业务转型。

除了聚焦自身变革,浙江电力还将变革视野放至更大的范围,为客户带去利好。2017年年初,浙江省政府率先提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各地各部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浙江电力积极响应政府改革要求,在原先基础上加速推进供电服务转型,持续深化办电“最多跑一次”,推动基于不动产信息共享、流程互通的房电水气联动过户模式。2019年4月浙江全省推广“网上国网”APP,实现各类业务“一网通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腿。与此同时,浙江电力也切实优化“减环节”“减时长”“减材料”等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用电成本,助力浙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助力改革,同时在改革中推动自身转型,浙江电力正在努力打造以改革创新谋求领先发展的新样本。

千变万化:“弄潮”引领科技创新

1960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直至今日它仍是华东电网重要调峰电厂。1994年,位于嘉兴海盐的秦山核电站投运,它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这些重大工程所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始终激励着浙江电力人接续奋斗。

2004年,浙江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代在变,科技创新的脉搏不变。近年来,在日趋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下,浙江电力更是刮起了“互联网风”“新兴科技风”。

在浙江电力,世界首个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敷设工程顺利完工,推动了海缆关键技术国产化;智能光纤芯交换机器人研发成功,实现光纤通道远程快速恢复,在全国多个省市、多个行业推广应用,被纳入雄安新区电力通信建设规划。在健全的双创体制机制运作下,浙江电力双创成果颇为丰硕。

值得一提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浙江电力还纵深构建企业上下纵横联动、开放多元、共融共享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体系,着力围绕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大云物移智链”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真正在创新之路上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

2019年8月29日,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浙江省能源局验收。这意味着,全国首个城市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在浙江建成,“浙江模式”的示范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再次显现。

新中国成立那年,浙江全社会年用电量为0.59亿千瓦时,而截至2018年底,浙江日用电量平均超过12.41亿千瓦时,换言之,每日用电量增长了7683倍,那时一年的用电量,现在只够用个把小时。这,就是时代的印记。

从1949到2019,悠悠70载,沧海桑田。农村用电不比城里差,城市生活正在洞见未来。浙江的巨变藏于它昼夜的奔跑前行中,弄潮澎湃,且将源源不断。

原标题:浙江电力:做“四千精神”的生动注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综合能源服务查看更多>全社会用电量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