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现货访谈正文

专访曾鸣:70年电力工业发展路——加快建设现货市场 电力体制改革深化推进

2019-11-14 08:37来源:中国电业作者:向敏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现货市场曾鸣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01

中国电业: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分供应,是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日益提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电力用户的能力逐步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您能先从装机容量、电网规模等方面谈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电力工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业”ID:zgdyzzs 作者:向敏)

曾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的发展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电源装机容量跨越式增长,供给能力由严重不足转变为总体稳定宽松。

1949年,全国电力工业基础孱弱,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只有不到185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位列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人均用电量只有9千瓦时,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建国以来, 我国长期缺电限电,电力供应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201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大国。201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发电量7万亿千瓦时,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8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跃升到5012千瓦时,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电力供应由严重不足变为总体稳定宽松。

电网规模不断壮大,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1949年,我国电网以相对孤立的地市电网为主,输电线路总长度仅为6474千米,除东北地区154~200千伏高压电网、京津唐地区77千伏电网、上海市33千伏供电电网外,在个别地方间或架设有单独的22千伏或33千伏输电线路。建国后,在电力供应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网由小变大。由低压、高压、超高压到特高压,由弱联系逐步过渡到强联系,2011年,随着青藏±400千伏联网工程的投运,除台湾省外,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资源配置能力在世界首屈一指。2018年底,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72.5万千米,建成“八交十三直”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全国跨区电网输电能力达到1.36亿千瓦。自2009年电网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以来,我国全球第一大电网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

02

中国电业: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在电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方面又有哪些发展及成就?

曾鸣:电源结构日趋多元化和清洁化,成为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建国初期,我国电源结构仅有火电与水电,结构较为单一,其中火电169万千瓦,占比91.2%,水电16万千瓦,占比8.8%。清洁能源发电量也只有水电的7亿千瓦时,其他清洁能源则从零起步。我国这种单一的电源结构存续了近40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等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球增量的1/3左右,成为世界清洁发电的领跑者。目前,我国电源结构已形成水火互济、风光核气生并举的新格局。

2018年底,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5亿千瓦、1.8亿千瓦、1.7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459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我国火电装机比重已经降为近60%,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约为30%。

电力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突破,由“引进来”到“走出去”。建国初期,我国电力科技主要依靠苏联及部分东欧国家提供技术装备和技术指导,但由于与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较少,技术依然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多种方式陆续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消化、吸收、并且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渐地从“引进来”过渡到“走出去”。目前,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已实现自主研发,百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世界领先;“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容量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组件技术和产能居世界前列;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面领先;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引领世界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水电、核电、特高压等已与中国高铁并驾齐驱,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2013~2018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电力工程合同近500个,总金额约为1000亿美元。“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

03

中国电业: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您能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做个简单介绍吗?

曾鸣:根据电力管理体制的不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1949年~1978年: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建国初期,我国电力工业基本为零,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电力工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有效克服了电力工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促进了电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2.1978年~1988年:集资办电,打破政府独家办电的格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先行发展电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继续依靠国家独资办电已经不能满足电力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电力供需矛盾始终十分突出,缺电问题严重。为了解决电力短缺以适应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局面,1980年,电力部在《电力工业十年计划汇报提纲》中提出了利用电力部门与地方、相关工业部门之间联合办电、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等办法来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思路。以1981年山东龙口电厂正式开工兴建为标志,集资办电模式在火电、水电、送变电项目中迅速推广。198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集资办电政策正式推出,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投资主体进行电力投资,打破了政府独家投资办电的格局,促进了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成功地解决了电源投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在电网建设方面,1979年中国电力工业会议确定了电力工业发展要走联网的道路,电网互联规划建设进程就此启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逐步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网架的六大区域电网。

3.1988年~2002年:政企分开,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壮大,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工业的需要。1988年,国务院印发《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方案》,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改革方针,明确网局和省电力局改建方向,将省电力公司和电力联营公司改建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国务院发文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将其作为事业单位承担一部分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力工业进一步开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1993年,电力工业部印发了《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暂行规定》,规定明确电网企业(指当时发供一体的电力企业)和其他电力企业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初国务院批准将4家电力企业列入全国22家股票境外上市预选企业。这是中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1996年底,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电力公司,政企分开改革深入进行,并标志着电力工业政企分开基本完成。这一时期还同时明确了“西电东送”战略,开展了农电体制改革,实行“两改一同价”政策,开展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颁布了首部《电力法》。

4.2002年~2012年:厂网分开,电力市场初步发育20世纪末,我国电力工业已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缺电状况得以阶段性改善,但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现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发展要求。2002年2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件),决定对电力工业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2002年底,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随后,电价改革方案和相应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东北、华东、南方地区相继开展了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市场化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工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我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关注发电行业的清洁化发展,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为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启动“上大压小”工作,加大高效、清洁机组的建设力度。此外,特高压输电技术于2005年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之后,特高压输电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特高压建设全面启动。

5.2012年至今:配售电业务放开,电力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纲领。为贯彻“能源革命”战略,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 号文件),提出了“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基本路径和“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的改革重点,明确了改革总方向。201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围绕着建立市场机制这一核心任务,针对价格机制、市场模式、市场管理、市场主体等市场要素继续出台了六大相关配套文件。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下,我国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对输配电价进行监管,2017年我国全面完成省级电网首个监管周期的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同时,随着配售电业务的放开,成立售电公司、建设增量配电网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热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2个国家级和33个省级电力交易机构,初步建成“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市场总体架构,基本建立省间、省内中长期交易机制,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支撑了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并开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节能改造及灵活性改造工作。此外,为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04

中国电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目标,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将如何发展?

曾鸣:未来我国电力工业将继续向清洁化、智能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1.电源结构清洁化。根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要求,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达到20%。未来,我国将持续大幅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安全高效适度发展核电。同时,随着严控煤电发展规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灵活性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工作的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率将不断提升。

2.电力系统智能化。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发展趋势下,未来电力系统将以能源互联网为支撑,在应用“云大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上,充分继承传统电力系统的天然网络特性,进一步拓展终端用户综合能源服务功能,促进能源信息双向流动和开放共享,实现各类资源灵活汇聚、用户用能便捷高效,逐步建设成为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3.电力发展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电力国家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建立区域范围、不同层面的电力合作定期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加速中国电力标准国际化进程;持续开展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究,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积极参加全球性、区域性非政府间能源电力国际合作组织,全方位促进中外电力合作。

4.体制机制市场化。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与市场主体的逐渐成熟,我国将在现有电力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省内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及跨省区电力交易市场,开展园区级能源互联网市场化交易,逐步形成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市场为补充,辅以辅助服务、容量市场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构建多时间尺度、多交易品种、多交易范围协调运作的电力市场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彻底摆脱了电力工业落后的面貌,成为装机容量最多、电网规模最大、技术水平先进、国际合作广泛的世界第一电力大国。未来,我国电力工业将以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向清洁化、智能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体系,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呈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现货模拟实践.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现货市场查看更多>曾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