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寇伟强调的互联网精神 电网企业该如何理解?

2019-10-21 08:50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关键词:电网企业寇伟电力用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寇董在电视电话会议上,一开始就强调更有互联网精神,这里站在电网企业的角度,对互联网精神的理解做些个人分析。

(来源:微信公众号 鱼眼看电改 作者:俞庆)

千人千面,每个人理解也不同,互联网精神说了这么多年,其实大家都是管窥,我也一样,写出来供大家拍砖。

第一,互联网不等于生态,生态也不是规划得到的

电网企业现在一谈互联网,言必称生态。生态是一个现象,也是一个结果,但是生态是很难被量化成为管理目标的。

生态是一种系统演化的动力学,对于综合能源这种产业级生态系统,自有其演化规律,政府也好,电网也好,只是某几个关键演化参数,但是对这些复杂系统回路上关键参数进行控制,不一定就能让系统朝着某个预定目标演化,甚至出现某些功能异化,比如电动汽车补贴,某些老头乐蹦蹦车来骗补。

如何科学认识产业发展动力学系统,并且以培育的心态,而不是强规划强控制的心态,这才是互联网思维。20年前马云可以设想互联网生态,但是今天BAT乃至拼多多的电商生态,可能并不是他一开始就规划好的。

再深入一些,生态有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之分,比如人类火星实验的生物球,就是个封闭生态,但是绝大多数稳态而且动态进化的生态都是开放系统,而且这种开放是系统本身的特性,不是所谓有序放开的转换过程,否则就会是一种中间态,即使中间态的演化也是不完全受控的。

第二,互联网不等于数字化

数字化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当不能简单认为数字化了,互联网生态就有了。

我们看看自己的手机,每个人可能都会装几十上百个app,每个app就是一个数字化工具,在使用时就向后台发送大量数字信息。

但是,我们每天高频使用的app,有几个?我们不是想给后台开发者输送数据才用app,而是我们有真实的服务需求,通过app能完成需求的闭环,这才有了数字化app的交互。

互联网生态的基础:先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然后是生活服务场景的在线化,最后是生态与大数据。电力行业也在做智能手机普及的事,就是客户侧泛在,但是这种硬件层面的数字化无法用“送”的方式去实现,就像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是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普及和迭代。

所以数字化只是产业发展动力学系统里的一个环节,不能无限放大和上升到等同于互联网的地步。就像互联网企业其实不太说“电子商务数字化”,阿里们谈的是连接,结网,智能商业。

IT领域倒是经常谈数字化,比如IBM,Oracle,他们都是数字化先锋,但是大谈数字化的背后,是它们改变不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本质,并未成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企业。

第三,互联网精神的特质是草根

生态平台的互联网核心是连接,连接的核心是需求场景连接,而不是数字信号连接。电网企业要实现数字化生态,需要跨越的不是数字化壁垒。而是基于数字的需求场景化,场景在线化。为啥这个壁垒难以跨越,在于电网企业长期是“被人求”,很难放下身段去真正贴近客户需求。这也是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做的事,因为互联网企业大多是草根,他们的基本盘就是海量的互联网屌丝客户,互联网用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只占12%不到。

电网企业员工是精英化的群体。211、985不计其数,但是其实电力用户的群体性和网民也差不多,所以如何面对在需求上数量很大,技术上就电网而言低散小的用电用能需求,其实才是互联网化的核心。

不妨看看黄峥,虽然这哥们是美国名校毕业,但是却选择了三线以下的草根社交电商,把已经很草根的马云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些充满土味的乡村抖音,可能也是国网公司博士们必须面对的未来能源互联网生态。

用我党的发展规律看,互联网也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是边缘革命,因为越是边缘,需求越是野蛮生长,而且既得利益越没有板结。泛在和综合能源的最有创新的地方,我认为一定是电网企业核心业务最外围的那些草根地带。

第四,互联网不完全是平台,一开始也不是枢纽生态

生态是平台的高级阶段。最开始的1.0平台是双边撮合。而且互联网企业并不都是平台化的,比如小米,本质还是个硬件企业,算不上很强的平台属性。好像苹果也没过多强调自己是互联网平台。

平台是一个顺应客户需求逐渐发展的产物,不是强行规划的东西。互联网的第一步是连接,而且一开始往往是单边连接,提供需求满足。当一边足够丰富,另一边才逐渐发展,最后某种可能的形态是双边甚至多边生态。

所以,回到本质就是,先怎么把流量做起来。微信最牛逼的就是它把单边的移动社交这个应用做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然后再反身培育另一边。

对电网企业来说,其实现在真实的,有价值的平台级,需求满足级别的平台流量,并不成气候,哪一边都不足够引起生态化的链式反应的量级。

比如电动汽车平台,如果不是看中你电网在供电侧的垄断资源优势,别人为啥要和你合作?这种垄断优势只是资源优势,而且未来也算不上可持续,那么如何把核心资源快速转换成核心竞争力,让别人真心离不开你,至少电网企业目前并未构建垄断优势之外的长期粘性。

市场竞争环节的枢纽,和自然垄断环节的枢纽,是不太一样的。客户侧的平台级枢纽,一是要连接海量真实流量,二是还得客户真心离不开你。就像微信,一开始没人说它是枢纽,是自然竞争出来的。

第五,极致、快、迭代,如何落地才是互联网精神

极致、快、迭代,其实是总结的某些互联网行业特点,但未触及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要素。

把客户需求理解到极致,要快速迭代,这些也是现象,互联网企业建立了什么机制,如何调动员工最大积极性,如何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别人看不上的地方去完成服务迭代。这些互联网精神的精髓,目前其实都谈不上理论,更多的是一种不可说的技艺。

有一些可以说,但是电网企业也较难做到,比如互联网企业的期权激励制度,只有员工的责权利对等了,才有积极性。还有互联网企业的“简单、透明、合作”的企业文化,并且扁平化的领导层级都身体力行的贯彻这种文化。

另一些真的不可说,也很难学,比如海底捞的商业本质可能不是火锅,而是客户体验极致的生鲜零售业务,从原料到供应链再到店头的极致服务,很多甚至是店员的一种真心服务即兴表现,比如看到店外吵架,店员会给好事食客八卦打架消息。这个你能标准化么?

但是有一点是核心,就是是否真正把客户放在心上,让这种客户驱动理念变为员工真心的动念。这才是互联网的极致精神。

某个从国网辞职的副局长对我说过:国网不需要别的口号,“你用电,我用心”,谁把这条真正做到了,谁就是市场的赢家。

其实,互联网精神也没那么互联网,都是回归商业逻辑最朴素的本质,是吧。

售电实务.png

原标题:电网企业的互联网精神,如何理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企业查看更多>寇伟查看更多>电力用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