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黑龙江:推动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分离 有序放开除公益性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

2019-08-13 08:32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售电侧改革发用电计划黑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实施路径。

加快培育新材料早期应用市场。开展重点材料应用示范保险补偿试点,鼓励保险公司创新险种,通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石墨、钼、钛等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降低下游用户使用风险,突破“不敢用、不好用”瓶颈。推动新材料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围绕汽车、石油石化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应用需求,建设新材料产业联盟和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实现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批量应用与供货等多环节协同促进。

推进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黑龙江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石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作用,促进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等深度对接,突破核心技术,促进知识产权共享,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形成一批中高端领域重点产品和产品群。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新材料领域创新资源丰富地区设立创新机构,柔性引进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开展跨区域、跨企业的协同创新。

打造重点新材料产业链。发挥鸡西、鹤岗、牡丹江等地石墨资源优势,依托奥宇集团、哈尔滨电碳厂、贝特瑞、普莱德、唯大、浩市、万鑫石墨谷等龙头企业,重点打造“石墨材料—石墨精深加工—石墨制成品”产业链。围绕我省钢铁、铝/镁、钛、钼、铜等金属材料生产及应用企业需求,依托东安发动机、建龙钢铁、建龙北满特钢、航天海鹰哈钛等企业,重点打造“金属矿石—金属材料加工—合金材料—合金材料应用”产业链。发挥哈工大、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创新资源优势,依托骨干企业打造“复合材料设计—加工—部件组装—应用”产业链。加快推进豫港龙泉铝合金加工材项目、建龙西林钢铁焦化项目、唯大新材料(鸡西)石墨烯产业园项目、建龙北满特钢升级改造项目、紫金铜业铜冶炼项目、多宝山同业铜矿开发项目。

建立新材料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全省新材料行业检验检测中心、科技金融平台、中介服务等平台功能,开展新材料的技术转移、政策咨询、融资支持、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等服务。加强全省新材料行业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布产业政策信息,引导、促进新材料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4.生物医药。

(1)发展重点。

现代中药。

①中药饮片。重点推进水飞蓟、人参、紫苏、沙棘、五味子、刺五加、板蓝根等我省大宗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基地建设。以规范化产地初加工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带动上游中药材的合理种植,为下游深加工及商业流通奠定基础。重点发展人参、五味子、刺五加、板蓝根等道地中药饮片集约化、高端化生产,提高中药饮片的科技含量。推动研究制定全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探索配方颗粒生产备案管理制度试点,促进配方颗粒生产和临床应用。

②中成药。重点培育中药新品种,研发具备中药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产品,支持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生产试点,推动双黄连、舒血宁、血塞通、疏血通、熊胆粉等优势中药品种增加新的适应症,改进工艺技术和提升质量标准。加速培育中药大品种,加强以我省大宗、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经典名方的开发,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推进中成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

③中药保健品及延伸产品。鼓励我省大宗、道地中药材的基础研究。重点推进以人参、鹿茸等为基础原料的养生保健用品的研发及推广。推进以黄芪、刺五加等为基础原料的中药日化产品等系列延伸产品的研发及推广。

化学药品制剂。

①检测试剂。重点发展梅毒、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HPV)、肿瘤等粘勏试剂,肺癌、胃肠癌、卵巢癌等人用快速检测试剂盒及禽白血病病毒、猪腹泻病毒检测试剂盒。

②特效仿制药。加快发展抗肿瘤、哮喘、补硒等相关特效仿制药的研究与产业化。

生物制药。

①新型生物药物。重点发展微生物源生化药物。积极发展防治免疫性疾病、遗传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基因重组蛋白类药物、抗体药物、耐药致病菌噬菌体药物等新型生物技术创新药物。

②基因工程药物。积极发展治疗类风湿病、免疫调节功能基因工程药物。

③疫苗。重点发展防控艾滋病、流感、肝炎、肺炎、胃炎、溃疡等耐药性病原菌感染性疾病和治疗肿瘤、乙肝、七价肺炎、子宫癌等疾病的新型人用疫苗及禽流感、猪圆环病毒病等动物用疫苗产品。

(2)实施路径。

推动医药新品种研发和生产。推进哈药总厂、哈药六厂异地升级改造、珍宝岛药业鸡西三期工程、友搏药业冻干粉针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抗肿瘤系列、降血糖系列、心脑血管系列和抗感染类等化学药品制剂新品种生产。促进威凯尔、三联药业加强雷帕霉素的研发生产。依托普方药业中药饮片、福和华星中药提取加工、黑龙江双兰星制药公司中药配方颗粒等重点项目,加快新型中药品种研发。依托天晴干细胞东北地区临床用细胞制备中心、万晟翔科技血液透析浓缩液、龙晖药业新药开发等项目,促进生物工程药物创制。

推动医药企业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实施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药号、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哈药集团深化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推进体制和机制转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珍宝岛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围绕医药领域研发、制药、商业、投资、交易等多元化发展。

推动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和先进管理运营模式,加快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医药产业园区代建厂房,由医药企业租赁使用,按约定价格和年限回购产权,为药企入园提供便利。发挥哈尔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国家级试点的带动作用,加强哈尔滨利民国家级医药园区核心示范能力建设,推动牡丹江、绥化、鸡西、大庆等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推动医药行业云平台建设。加快引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服务商,整合医疗机构、药企、保险机构等的服务和产品。加强医药行业公有云平台建设,采取政策引导、服务券补助等方式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上云应用,探索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新模式。

(三)重点培育三大先导性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

(1)发展重点。

人工智能。加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农业、交通、安防、旅游、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相关软件及信息服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雪上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开发生产智能头盔、智能滑雪镜等产品。

工业互联网及信息服务。围绕资源共享、能力开放和业务协同,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企业上云提供支撑与服务。鼓励和引导大型制造企业联合互联网、云计算、基础电信等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大力发展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服务。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开展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集聚整合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共性需求提供服务。培育一批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制造资源、数据等集成共享。

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适应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加快推动企业管理、服务、设备、产品等上云。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扶贫、养老、旅游、交通、教育、医疗、北斗卫星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半导体材料及生产设备。加强晶体生长和硬脆材料精密加工设备及工艺研究,扩大蓝宝石、砷化镓晶体材料及衬底片生产规模,加快高阻砷化镓晶体材料及衬底片的产业化和碳化硅晶体及晶片的研发及试生产。

传感器。推进硅微传感器、陶瓷微结构传感器、薄膜微传感器和微组装传感器组件工艺技术平台及相关传感器产业化平台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MEMS化学传感器产业化基地,加快建立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工业软件。推进面向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智能装备等领域设备嵌入式系统软件、中间件的定制化开发。加快面向生产过程管控和资源管理优化的组态软件、工业APP软件、MES系统、ERP软件、PLM等管控一体化软件的研发和二次开发。发展面向产品研发设计的仿真软件。打造工业软件研发与共享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的解决方案。

(2)实施路径。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应用设备及服务、农机装备、电力装备、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石油石化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以本地工业转型升级需求为支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推进政务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率先在政府管理服务、健康管理、地理信息等领域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示范应用;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品追溯体系、行业监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柔性使用省内外创新资源。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电科49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充分利用好省内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加快科研院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地区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柔性引进和使用省外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当地产业水平。

2.新能源。

(1)发展重点。

核能。核岛主设备:重点开发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轴封式主泵、堆内构件和主管道等核岛一回路主设备,掌握第三代核电装备中压力容器的设计及制造技术,提供国产二代改进型、AP1000和EPR等三类堆型压力容器。常规岛主设备:重点发展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半转速核电汽轮发电机组,研发CAP1400/1700汽轮发电机组。大型铸锻件:开发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铸锻件,提供全部核岛主设备锻件及低压半速整锻转子等常规岛大型铸锻件。其他设备:重点发展非能动余热热交换器、高参数二次再热机组,分布式联合循环发电装置,汽水分离再热器、高压加热器等辅助设备。

风能。推进风电机组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和型谱化,重点发展1.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发展风电增速箱、主控系统、变流器及风力发电装备铸件、液压件、变压器、电缆等零部件。打造大型风电基地,开展分散式风电试点示范。

太阳能。利用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打造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和四煤城大型光伏发电基地。

地热能。加大地热能源勘查力度,拓宽地热利用方向,促使地热产业依法、有序、快速发展,建设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

基地。

生物质能。按照国家规划布局有序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品,推进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发展以秸秆、稻壳等为原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推动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关键技术研发。选择有条件的燃煤电厂进行秸秆掺烧改造试点,降低电厂煤耗。开展生物质气化发电等试点示范。

氢能。加快聚焦国内外氢能创新要素,引进一批国内一流氢能制备、燃料电池研发制造企业,推进氢能产业技术引进突破、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逐步推进制氢、氢储存、氢运输、氢燃料电池电堆、氢能利用配套服务等产业布局。适时建立氢能研发监测认证中心,逐步加强氢能应用示范,推进氢能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普及。

智能电网。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要,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升能源利用率。推进分布式能源网络、新能源微电网建设。推进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开发,打造世界级电站设备生产集团。建成齐南至兴安500千伏向扎鲁特汇集电力通道,谋划以哈尔滨为起点的特高压外送通道。构建以中西部负荷为中心的东、西部500千伏电网环网结构。继续优化220千伏电网结构,推动除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以外其他11个地区形成以1座或多座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220千伏网架,满足负荷增长和电源送出需求。

(2)实施路径。

以应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以本地市场应用需求为牵引,加快推广成熟适用的新能源装备和产品,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引进培育有较强技术实力和辐射能力的骨干企业。鼓励与新能源产业配套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进新能源下游应用。探索新能源联动使用新模式,探索推广“光热—沼气—生物质压缩燃料”互补联动供能模式,提高使用效率。依托风电场、企业、厂矿、大型农场和养殖场,将风电发电集群、生物质燃料发电集群和消费集群进行智能化网络连接,建立国内领先的风电—生物质燃料发电微电网综合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国投生物能源在北安、海伦、大庆、富锦、鸡东等地燃料乙醇项目,中粮生化燃料乙醇项目,鸿展生物在桦南、双鸭山的燃料乙醇项目,万里润达燃料乙醇项目,国信通新能源与通信产业基地项目。

加强新能源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新能源领域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引进和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推进核能、风电、氢能、智能电网等领域成套装备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节能环保。

(1)发展重点。

节能装备。重点发展高效环保的循环流化床、工业煤粉锅炉及生物质锅炉等产品,支持通过能效在线诊断与专家咨询系统等提高锅炉智能燃烧控制水平。研发高效低氮燃烧器、智能配风系统等高效清洁燃烧设备和波纹板式换热器、螺纹管式换热器等高效换热设备。加快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新型高效电机的产业化,推动高效风机水泵等机电装备整体化设计,研发绝缘栅极型功率管、特种非晶电机和非晶电抗器等核心元器件。加大膏体尾矿干式堆存、尾矿高浓度充填自动化控制、高浓度尾矿胶结充填采矿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推动炉渣、钢坯和钢材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开发。

环保装备。发展脱硝催化剂制备、资源化脱硫、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以及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中回用、尾水利用设备;发展核电站废液治理、核废料运输及贮藏关键技术与装备;推动烟气脱硫脱硝脱汞超低排放、尾矿综合利用、污水深度处理等方面应用试点示范。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以秸秆为原料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产品,利用秸秆、芦苇等可再生资源生产本色生活用纸、工业包装纸及纸板、文化用纸等。发展水稻循环经济,稻壳灰制取活性炭和白炭黑等副产品。开展畜禽粪污处理装备制造及示范应用,加快畜禽粪污在制造有机肥、秸秆腐熟剂、牛床垫料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

节能环保服务。加强全省能耗监测预警与综合利用平台、全省企业生产环境污染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监测,实现能耗、大气排放、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原始信息远程采集;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重点企业能耗、大气排放、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实时统计和智能预测预警。加强石化、煤化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服务、污水处理服务、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废水及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服务。

(2)实施路径。

推动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依托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效锅炉燃烧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特种节能汽轮机、锅炉燃烧系统、高效换热设备、新型高效电机等关键技术研发。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工业有机气体净化、除尘、除汞,以及土壤调理剂、修复药剂等一批水体、雾霾、土壤农药残留关键治理技术,加快推进产业化,形成成套装备和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支持危险废弃物防治技术研发,提高危险废弃物处置水平。加快推进恒丰纸业食品包装纸和汉麻加工项目。

开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等中心城市周边地区,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黑河等粮食主产区,建设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收储运体系,扩大收集规模,开展农林废弃物高值化、产业化利用,推动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试点,保障农林废弃物发电并网运行和全额收购,选择有条件的燃煤电厂进行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掺烧改造试点。

推动节能环保企业服务化转型。促进节能环保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鼓励节能环保企业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余热发电、污染治理、垃圾焚烧发电、生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等高附加值服务。

(四)优化提升三大基础性产业。

1.化工。

(1)发展重点。

石油化工。加快推进“油头化尾”发展,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大“油头”,力争提高庆油就地加工比重,扩大对外合作,推动俄油落地加工;全力拉长“化尾”,重点发展具有延伸增值效应的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等产业链。围绕乙烯→环氧乙烷→碳酸二甲酯→聚碳酸酯、乙烯→环氧乙烷→乙醇胺→乙撑胺、乙烯→环氧乙烷→表面活性剂乙烯、乙烯→高碳α-烯烃→聚α-烯烃、乙烯→高端聚乙烯等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工程塑料、汽车配件、医药、农药、润滑油添加剂等下游产品。围绕丙烯→环氧丙烷→破乳剂、丙烯→环氧丙烷→丙二醇及丙二醇醚、丙烯→丙烯腈→MMA、丙烯→高端聚丙烯等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油田化学品、污水处理剂、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医药、涂料溶剂等下游产品。围绕碳四→MTBE→丁基橡胶、碳四→丁烯-1→聚丁烯-1、碳四→异壬醇→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等碳四产业链,重点发展橡胶产品、工程塑料、汽油添加剂、增塑剂等下游产品。围绕苯→苯酚/丙酮→双酚A、苯→苯酚/丙酮→聚苯醚、PX→PTA→PET等芳烃产业链,重点发展泡沫材料、橡塑产品、涤纶、电子电器、医药、涂料溶剂等下游产品。

煤化工。加快推进“煤头化尾”发展,促进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转化率。推动化工焦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等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稳定轻烃、天然气、氢气、甲醇、清洁化学品等下游产品。加快培育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低阶煤热解提质综合利用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工程塑料、汽车配件、医药、涂料溶剂等下游产品。

(2)实施路径。

提升化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支持化工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耗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水平。加快培育绿色化工园区,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全行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加快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增值。加快化工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提高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品占比,提高产品的精细化水平和附加值,促进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探索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依托大庆石化产业基地,以化工产品为主规划新建装置,降低成品油产出率,增加化工原料产出量,提高乙烯、丙烯、C4、芳烃等化工原料供给能力。鼓励现有煤炭和煤化工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加快推动在建的煤制芳烃、稳定轻烃、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等煤化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推动传统煤化工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星云化工环氧乙烷、苯酚/丙酮、聚碳酸酯项目,华夏一统100万吨复合肥项目、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升级优化项目,龙油重油催化热裂解及聚烯烃项目,泓泰兴焦化升级改造生产清洁化学品项目等建设。

打造高水平化工产业集群。提高化工园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为发展石化和大型煤化工示范项目提供园区载体支撑,推动大庆、哈尔滨、牡丹江、绥化等地化工产业集群向精细化、规模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加快建设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度开发乙烯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有机化工材料,把大庆建设成为集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为一体的石化产业基地。在双鸭山市、鹤岗市等煤城布局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合理优化煤炭资源配置,做好探采加一体化招标条件设计,引进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业。利用焦化等煤化工产业存量延伸产业链,开发精细化工产品,推动传统煤化工转型升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发用电计划查看更多>黑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