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山东推售电侧改革:《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说了什么?

2016-12-20 13:57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售电侧改革电力直接交易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售电网从山东省发改委获悉,《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日发布,在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方面指出,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以优先保障民生用电和清洁能源发电为底线,按照“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电力行业“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

有序推进电价改革,开展输配电价测算核定,分步推进发售电价格市场化,妥善处理电价政策性交叉补贴,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标准,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在中长期交易基础上,适时开展电力现货交易。完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和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机制。

组建相对独立的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优先发电制度和优先购电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应急机制建设,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增配电业务,建立售电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多途径培育售电主体,赋予售电主体相应的权责,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完善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和服务。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推动自备电厂转型升级。

一起来看文件全文:

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前言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能源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能源产业取得巨大成就,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初步构建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为持续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积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迈上中高端水平,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等新形势、新要求,省政府作出编制实施《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部署,力求推进能源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本规划统筹能源消费和供应,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输配网络和能源装备产业,在与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全省“十三五”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纲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有机衔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城镇布局、资源禀赋等因素,提出了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和倡导节约型生产消费模式的发展任务和工作重点。

本规划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省第一部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导和引领能源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2016年—2030年,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今后,将根据能源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编。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一章 顺应时代变化,认清能源发展机遇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大省,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形势、新常态下,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为推动我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必须加快推进能源生产消费变革。

第一节 基本现状

“十二五”以来,全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供应能力平稳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储输配能力和装备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3.79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25.5%;一次能源生产量约1.49亿吨标准煤,煤炭、油品、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品种供应形势稳定,基本实现平衡。

——煤炭。我省是全国重要产煤省份之一,境内含煤地层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鲁西基地是全国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累计探明资源储量328亿吨,占全国的2%。全省生产在建煤矿保有可采储量42.5亿吨。煤炭生产能力1.75亿吨;原煤产量1.42亿吨,占全国的3.8%,位居全国第六位;煤炭消费量4.09亿吨,约占全国的10%。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石油。累计探明原油地质储量54亿吨,居全国第二位,技术可采储量14亿吨,经济可采储量13亿吨。原油产量2608万吨;加工量约8507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累计建成原油管道2513公里、成品油管道2013公里,形成了以胜利油田为勘探开发主体、省内自产和进口原油相结合的石油供给体系。

——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912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845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694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4.6亿立方米;消费量80.3亿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38.5%;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的4.4%,居全国第六。累计建成天然气主干管道6250公里,初步形成了“三横六纵”主干输气网络,省外调入和进口气为主的供给格局。

——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715.7万千瓦,其中煤电装机8289.9万千瓦;人均装机0.98千瓦,较2010年提高0.4千瓦。用电量5117亿千瓦时,发电量4619.4亿千瓦时;接纳省外电量497.6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9.7%。累计建成500千伏变电站37座,变电容量6325万千伏安,线路7038公里,形成以500千伏为省域电网主网架、220千伏为市域电网主网架,发、输、配电网协调发展的大型电网。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15.1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1.5%。其中,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水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21.5、132.7、153.2和107.7万千瓦。太阳能、沼气、地热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等非电可再生能源利用替代2018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主要特点

综合分析全省能源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能源供给安全稳定,但生态环境约束凸显。我省能源资源品种相对齐全,省内原煤、原油、天然气年产量长期稳定在1.5亿吨、2700万吨和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依托较完善的煤炭、油气、电力供应体系,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基本未出现过大的供应短缺问题。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发,导致资源日趋枯竭,引发土地占压、沉陷以及地下水资源破坏。目前采煤塌陷地已达6.7万公顷,且还在以5000公顷/年的速度增加。大规模、低效率的煤炭消费,是导致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2015年,全省煤炭散烧量3000万吨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促使雾霾天气频发,全省17个设区市均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但煤炭消费占比过重。2015年,我省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天然气利用规模分别是“十一五”末的4倍和2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约2.2个百分点,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以煤为主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2013年以来,全国煤炭消费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年均减少2.9%,而我省同期煤炭消费继续小幅微涨。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达到4.09亿吨,约占全国的10%,位居全国首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达到80%左右,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原煤入洗率6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6个百分点;发电用煤仅占煤炭消费的一半左右。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总体偏低,天然气消费占比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任务依然艰巨。

——能效水平不断提升,但消耗强度仍然较高。“十二五”期间,我省用年均4.6%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9.4%的经济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8%,下降幅度超出国家1.6个百分点。钢铁、电解铝、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能源消耗强度依然较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列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而能源消费总量却居全国首位。由于我省工业中高耗能产业比重高、体量大,使工业用能占比明显偏高,工业用能比重高达77%,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60%。实施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省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

——用能条件持续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积极推进能源惠民利民工程建设,着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96%的县(市、区)实现了长输管道天然气供给,人均生活用能、生活用电量分别达到339千克标准煤和513千瓦时,是“十一五”末的1.1倍和1.3倍,城乡居民用能条件持续改善。但城乡间生活用能条件和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水平远低于城镇,人均生活用能274千克标准煤,仅为城镇的75%;户均停电小时数为7.2小时,接近城镇两倍;户均配变容量1.2千伏安,仅为城镇的一半;农村清洁能源消费水平低于城镇,炊事、取暖散煤直燃较为普遍,管道天然气、集中供暖基本空白。城乡供能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

——能源产业体系完备,但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我省形成了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相对完备的能源产业体系,培育了山东能源、兖矿集团、中集来福士等一批骨干企业,能源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但能源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研发力量较为分散,领军人才稀缺,自主创新基础薄弱,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能源装备制造与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制造关键、核心能源装备的龙头企业,缺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产业、产品配套协作不强,以基地和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能源产业总体上全而不优、大而不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电力直接交易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