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财经正文

绿色资本入市 能源企业怎样抓牢亿万商机?

2016-02-23 10:02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马佳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碳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实践 市场喧嚣但仍有资金缺口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新兴国家,绿色金融都以破竹之势迅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巴西、肯尼亚、印度等,绿色金融均有所建树。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积极推动可持续金融的规划实践。

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始将绿色金融纳入到政策体系。2014年,巴西与欧盟几乎同时出台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制定环境管理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战略行动和治理框架;在美国,80%的财政对外援助项目有绿色要求;在孟加拉国,该国对商业银行提供了包括新能源、污染治理、提高能效等内容的信贷指南,目前绿色信贷占比已达5%。在发达国家还有个趋势,即作为中长期金融产品的绿色债券更容易被投资者纳入投资组合。

在中国,政府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已成多方共识。不过,国内绿色金融也存在不少问题急需破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对比国际经验和中国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首先,如何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对私营部门的吸引力,至关重要。现在市场中很多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许多内部收益都仅有2%~4%,而很多保险公司要在收益达到6%时,才会投资。

其二,国家对绿色项目的财政补贴相对发达国家仍较低。比如德国,政府财政对新能源的补贴达到GDP的7%,而在中国只有0.2%,财政直接用于投资产业的能力还需提升。

其三,对污染环境企业处罚不严,也是让投资人无法下决心的重要原因。若法律环境健全,将迫使企业主动购买绿色保险和环境责任险。

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但清洁能源发展所需投资仍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预计未来我国每年需两万亿元绿色投资,将占GDP的3%。但财政预算每年只能出3000亿元,约占总投入的10%~15%,其余85%~90%需要民间出资。

种种因素表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刻不容缓,其中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政府政策支撑、法律监管严格、金融创新服务、产业技术变革、绿色理念宣传、国际平台建立等。能源企业亦不能坐等投资,如何在急速扩大的市场中把握机会,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值得思考。

解题 能源行业怎样争取更多绿色投资?

众所周知,金融商业模式最基本的内容是赚钱+风险小,没有投资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而这也是目前绿色金融发展的矛盾所在。一边是希望稳赚少赔的投资者,另一边,是嗷嗷待哺的绿色产业。如果投资绿色产业的预期回报仅仅停留在伟大的道德目标上,逐利的资本市场真的会买账吗?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建立投资人信心呢?

原标题:绿色资本入市,能源企业怎样抓牢亿万商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