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观点】能源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解读

2016-01-15 08:01来源:未名宏观研究作者:林卫斌关键词:能源革命节能降耗供给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并于11月18日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李克强总理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并于11月17日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15年12月18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可见,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主攻方向,供给侧改革将会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相关阅读:

【官方】发改委五大政策通过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改革进展)

一、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管理而言。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两大主导因素,前者是指生产环节,即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后者是指生产环节所生产的产品的去向,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即通常所谓的“三驾马车”。在经济增长中,供给和需求互为条件、相互转化,没有需求的供给和没有供给的需求一样都无法实现经济增长。

传统上,经济增长下行被认为是总需求不足的结果,即有供给无需求,使得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相应地,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需求侧管理,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投资和出口,扩大总需求,使实际产出回归到潜在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我国之前的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着力点正是基于这一凯恩斯主义需求侧管理理念。比如,2008年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我国政府出台了以“四万亿”瞩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不过,需求侧管理隐含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供给侧没有出问题,即供给体系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同时也不存在没有供给的需求。如果这一前提假设不成立,就不能单纯从需求侧入手进行宏观调控。比如,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经济相继陷入滞胀,扩大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面对这一两难选择,“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供给侧改革”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2]。当前,中央密集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判断是供给体系出了问题,仅靠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难以保障经济持续增长。那么,我国的供给体系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说,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而,供给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这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所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如前所述,供给侧的本质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供给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本质上就是生产要素低效率、低质量的“错配”。能源既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终端产品和生活要素,更是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要素。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工转换等环节所形成的行业本身就是供给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作为其他行业的生产要素,能源的终端消费(生活用能除外)也是供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能源视角理解供给侧改革,分析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这三个问题。

原标题:能源视角理解的供给侧改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革命查看更多>节能降耗查看更多>供给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