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观察】能源互联+智能电网伴奏最美旋律

2015-07-27 10:27来源:阳光工匠光伏网作者:陈文彬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工业进程、可再生能源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核心,集中式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单元的能源大格局即将形成。它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公路和铁路运输等多类型多形态网络系统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即“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构想和雏形,在国家能源局近日已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中被提出。

在“能源互联”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以生产顺应需求的能源供给模式将极大可能被颠覆,处于能源互联网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能源互联共享将成为新型能源利用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

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以及“互联网+”的概念,预示着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当前,我国处于能源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的时期,且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因此,有序推进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互联共享,势在必行。

在当前的大形势下,应当承担起能源互联共享的推进者。能源互联是一次能源革命,能源共享将极大可能改变我国经济格局与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电力作为特殊属性的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和其它二次能源有机融合的不二载体,是实现能源互联的重要途径。

大框架有了,那究竟有哪些方面将是“能源互联、互通、共享”,谁将唱响最美旋律呢?

随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使得电力系统呈现出较强的双侧随机性。能源互联网所构建的高效信息交互系统,保证了能源互联网端对端(C2C)的能源电力信息流共享以及对整个系统的效率优化和安全调度。需求侧资源是未来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可调控资源,其调控潜力大、成本低的特点,使得需求侧可控资源能够作为平抑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分布式电源故障情况下维持系统功率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售电企业能够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来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

一、能源互联网+绿色建筑

说到“绿色建筑”,大家肯定会说到“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建筑—体化(BIPV)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Building Attached PV)的形式。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在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建筑节能降耗也是必需去做去践行的,同时也是能源互联一个切入点,作为绿色能源-电力的输入端:发电侧。

目前,关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政策有:

1、关于印发《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129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09年3月23日颁布);

原标题:【观察】寻找能源互联最美旋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